防夏日闹肠胃!5策略,远离食物中毒
根据卫生福利部统计,每年5至10月是食品或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高峰期,营养师指出,炎炎夏日到来,不免俗会吃些冰凉饮品、凉拌食品或冷却的熟食食物,若食物烹煮及保存不当,容易导致细菌滋生,较易发生食物中毒,民众可别轻忽。
肠胃炎与食物中毒常被混淆,但共通点是上吐下泻合并腹绞痛。
奇美医学中心营养科营养师刘珮芬指出,很多人常会被「肠胃炎」及食物中毒混淆,而无论是肠胃炎或食物中毒,共通的症状都会出现上吐下泻合并腹绞痛。肠胃炎是广义的说法,除了食物中毒的因素外,食物过敏或肠子消化不良,也是造成肠胃炎的因素之一。
食物中毒 夏季最常见
而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天然毒素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重金属食物中毒及类过敏食物中毒等因素,不过夏季常见的食物中毒原因,大致可分为食物被致病菌污染、食物本身的细菌孳生繁殖,以及食品准备不当。
特别是台湾高温潮湿的环境,加上大多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作为各种细菌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且达到细菌生长条件(食物、酸值、时间、温度、氧气、水分),致使细菌繁殖速度加快,稍为保存不慎,食品也较易腐坏。
防夏日闹肠胃!5策略,远离食物中毒
食物烹煮及保存不当容易导致细菌滋生,较易发生食物中毒。
食物保存 谨记5锦囊
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在食品或食物的保存上更需要留意温度及保存条件的控制。现提供5项夏季食物保存教战守则
?策略1避开食物危险温度带
约5~60℃是食物危险温度带,许多细菌最适合在此温度区间快速生长。食材或食品的调理与保存应特别注意温度控制,热食恒热、冷食恒冷。
加热部分63℃加热30分钟或72℃加热15分钟,维持食品中心温度65℃以上;冷藏5℃以下可抑制病原菌生长;冷冻-18℃以下病原菌无法繁殖。
?策略2遵守2至4小时法则
烹煮好的食物在室温下勿超过2小时,应尽快食用或放置冷藏保存;若烹煮好的食物在室温下超过4小时,则建议食用前需充分加热,或直接丢弃。
?策略3记得食物保存时间
米食类食物放置阴凉处,保存期限约1周~3个月、根茎类(如:地瓜)应保存于阴凉处或冰箱底层;鱼、肉类应适量分装后放置冷藏或冷冻,鱼肉类冷藏时间为1至2天,冷冻时间为1至2个月、鸡蛋擦拭干净冷藏15天、黄豆类制品保存像豆干冷藏约3天,传统豆腐冷藏约5至7天,盒装豆腐冷藏约30至45天。
整包未煮过的生米,一般建议放置在常温阴凉处为宜,开封过剩下的蜂蜜可置冰箱冷藏,自己DIY煮熟的汤品如绿豆、红豆、薏仁、爱玉,或仙草等及豆浆放置冰箱冷藏约保存2-3天。瓜果、蔬菜为3~5天、绿叶蔬菜冷藏5天;乳品类冷藏5~10天食用完毕;油脂类应存放在干燥阴凉处,开封后建议标示开封日,使用过的油需存放,不可倒入新油中,才可以保持油脂的新鲜。
食物冷藏应将熟食放于最上层,生食放于下层,以避免交叉污染。
?策略4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食物冷藏应将熟食放于最上层,生食放于下层,以避免交叉污染。
?策略5维持良好卫生环境
无论是储藏环境或手上细菌会污染食物,从生食传到熟食。所以食物冷藏及冷冻环境都应维持干净,且定期清洁、调理食物前应彻底洗净双手、穿戴手套及口罩,避免因飞沫、手部不干净或伤口,造成食品或食材的污染,影响食物保存和产生食物中毒的风险。
该文章《防夏日闹肠胃!5策略,远离食物中毒》由网友『扛起拖把扫天下』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