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塑毒碰上双酚A 毒上加毒
健康知识 2023-05-28 21:3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呼吁增列塑毒、双酚A警语
去年的塑化剂风暴看似远离,不过学者今天提醒,「塑化人生」的危机仍未终结,一项研究发现,双酚A以及常见的五种塑化剂,有类似的毒理基因特性,这代表毒性会相加、甚至相乘,引发生殖系统肿瘤等疾病。建议环保署应严格管制塑化剂及双酚A,并且于用品上增列警语。
从装热食的塑胶袋,到包装饮用水及容器、还有纸餐盒等都含有塑化剂;而罐头内的涂料、PC塑胶奶瓶、以及部分电子发票、ATM收据等,则可能溶出双酚A,国人不知不觉都在和环境贺尔蒙为伍。
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沈林琥与高雄医学大学环境医学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龙组成的研究团队,比对塑化剂、双酚A与基因、蛋白质的交互作用,发现两者毒理基因特性类似,并且可以找到89个共同的关键生物标记。沈林琥说,这89个生物标记都会影响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两位学者建议,环保署应严格溯源管制塑化剂及双酚A ,建议应于用品上加注警语,例如于PC塑胶奶瓶、罐头上加注「可能溶出双酚A」,并建议孕妇、幼儿少食用罐头食品。
平常也应尽量以不锈钢杯代替一次性纸杯等、勿使用纸餐盒、塑胶容器加热等;手摸过ATM收据,应洗过手再接触食物,尽量远离环境贺尔蒙。
专家呼吁环保署应严格「溯源管制」塑化剂和双酚A,并增列警告标示,环保署表示,这是正确方向,环保署也正在推动,塑化剂已被列为1、2类毒化物管制,双酚A则纳为第四类毒化物管理中;但增列警告标示,非属环保署权责,将建议经济部、卫生署等单位采行。
环保署毒管处副处长宋浚泙表示,环保署已将8类塑化剂,分别列为第一类 (不易分解性毒化物)、第二类(可能影响人体生育系统、畸型儿等的毒化物)。双酚A列为第四类 (有污染之虞的毒化物)毒化物管制,其中在婴儿奶嘴部分的双酚A含量,经跨部会协商也订在30ppb以下。
该文章《学者塑毒碰上双酚A 毒上加毒》由网友『似曾相识』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