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用药
文台东基督教医院肠胃科 梅彪祥医师
随着科技和医学不断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台湾的老年人口已突破全民人数10%,花东地区更以1112%比率领先各县市。估计廿年后,全国老年人口比率将达20%,平均每五个国民就有一人是六十五岁以上的老龄长者。「高龄国」所衍生的种种照护需求、慢性疾病防治,将是未来全民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六十八岁的张伯伯,患有多年糖尿病、高血脂症及长期背痛,游走在各医疗院所专科门诊,服用各专科指示药物,最近发现排黑便而前来就诊。当他走进肠胃科门诊时,脸色苍白、精神疲倦、情绪不安。他向我展示过去两年多,从三家医院拿到的十多项药品,并无奈的表示,已多年遵照专科指示吃药,身体健康并没有得到改善。从「有药吃」到「没药吃」,身体症状并没有因吃药而有所改善,而且他常常记不清楚各医院安排的复诊时间。他带着充满泪水的目光问「这一大堆药品,日后要如何吃呢?…」经说明及加油鼓励后,送他出诊间。看着他以不稳的身躯及脚步走出诊间时,我深深体会到他的痛苦与无助,更盼望他已很清楚的找到答案。
前台湾长期照护专业协会理事长陈惠姿教授指出,国内老人平均每人罹患一点四种疾病,且主要为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及失智症等慢性病,使民众易成为长期照护的用户。长者因罹患多种疾病,多重就医与多重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一般老人平均每天服用四种药物,护理之家住民平均更超过六种药物,多重用药发生药物交互作用风险也随之升高。
由于民众医疗需求高,且受大环境及现行保险政策影响,一般性的医疗照护服务往往有重复提供及集成不足的盲点。近年台湾医疗环境走向专科化,所以一种病看一项专科的偏差观念已定型在民众中。长者因年老体力日渐衰退,疾患成因复杂,常常身体具多种慢性病疾病,也就看了多项专科。各专科医师站在专业导向,以及配合院方的市场及医疗保险政策,开列的处方往往呈现多重用药的现象。
多重用药容易引发各种不必要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引起重要器官的衰竭,威胁生命,年长者看愈多专科,延伸的问题会愈多。在现行制度下,民众有必要主动提出过往药物使用的信息。因为现今院际间的电子病历尚有保密与隐私的若干部份仍然无法完全开放,所以病患游走在不同医疗机构间,会增加多重用药风险,也才有张伯伯这样的无奈诉求。医界盼望早日全面推行IC card一路通的最高境界,而民众的多选择权限应该有所节制,,专业的行使也不能与药品有利益回馈对价关系,必须以病患安全为最优先。换句话说,以病患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必须有集成性的规划,才能满足民众需求,增加治疗性能,维护民众安全,减少保险医疗费用的耗用。
该文章《多重用药》由网友『十指紧扣』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