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靶向药物家族再添一员,阿来替尼全新解读靶向治疗
晚期肺癌的医治,需要区分是否有驱动基因突变,而驱动突变阳性的患者,首选对应的靶向药治疗。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变是其中一种,中国人的肺癌中,大约3%-11%为ALK突变。所以,靶向药的不断创新和优化就是这类阳性患者生存的关键。
靶向治疗不是将杀伤肿瘤细胞作为目标,而是将肿瘤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分子为作用靶点,这不仅能更加精准地作用于肿瘤细胞,阻断其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而且还降低了对正常细胞的杀伤作用。ALK基因融合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一种驱动基因,以ALK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这类靶向药中,罗氏新药阿来替尼自成为NCCN指南首推一线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之后,中国患者对使用此类新药的呼声不断。而就在今年8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新一代ALK抑制剂阿来替尼(药品名安圣莎)进口注册申请,用于治疗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在ALK融合突变方面的肺癌治疗过程中,阿来替尼能够有效地抑制ALK和ALK融合蛋白,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ALK基因融合并产生融合蛋白以后就好比成立了一个指挥部,它发出的“生长信号”被癌细胞接受后就会导致癌细胞迅速的增长、分裂、繁殖,阿来替尼作为ALK抑制剂在这时就会对传出的信号进行干扰和阻断,这样一来,癌细胞接收不到生长的指令,以此达到靶向治疗效果。
ALK基因的突变发生概率较低,基本上占非小细胞癌的3%-5%,而且只要服用靶向药物后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延长生命,阿来替尼为患者延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4.8个月,所以,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ALK+NSCLC患者通过坚持按照医嘱服用阿来替尼,就可以延长生存期,为后续的治疗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为治愈肺癌获得更多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阿来替尼还可以穿过血脑屏障,给脑部组织的细胞形成一层保护伞,不给那些“漏网之鱼”有可乘之机,有效防止癌细胞脑转移。
作为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阿来替尼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少有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正是因为给患者带来的切实临床获益,无论在临床试验还是新药审批过程中,阿来替尼都得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众多中国肺癌领域临床专家的大力支持,此次也基本实现了与欧美同步上市,为中国患者带来了福音。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