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20年,食安还有漏洞?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20年来台湾发生许多食安事件,民众、业者人人自危,到底台湾的食安出了什么问题?民众该如何自保?

食安考验政府应变和管理能力,2011年的塑化剂事件有如明镜,把漏洞照得一览无遗。「塑化剂事件是第一件有系统、也是第一次用刑事案件来办食安,」彰化县卫生局长叶彦伯指出,当时卫生局请检察官开搜索票,但刑事案件要证明对人体有害,「一组人在地检署,一组人找文献马上寄到地检署,结果折腾了一天。」

馊水油事件则是第一次大型食品业者因食安事件遭《刑法》送办,但叶彦伯感叹,如果在国外,业者早就倒了,在台湾对企业制裁却由民间发起,如集体诉讼、拒买,用社会形象的方式推动,但政策上还是没有让企业倒。

台湾食安法令跛脚

这些事件暴露出台湾食安法令跛脚。目前食安事件有3大法令来裁罚和规范《刑法》、《消费者保护法》、《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但《消保法》太弱,光靠《食安法》和《刑法》不够,「假冒、混充、掺伪,都是经济犯罪,用《刑法》是一条路,但从《消保法》来看这是欺骗消费者,就该对消费者赔偿,而不是用罚款赔给政府,」叶彦伯说。

叶彦伯认为《食安法》修了那么多次,再发生系统性案件的机率应该比较少,但农产品可能是下一起系统性的食安问题。

许多农民的农药信息是透过农药商,农民很难了解什么是好的、合法的农药,「农委会之前推『农药处方笺』,但不够彻底,取缔地下农药行也不够积极,」叶彦伯说。加上农产品产销链复杂,抽验作用不大,违规农产品很难溯源,「生产履历只能追踪到部分来源,但民众吃的或是传统市场的蔬菜大多没办法溯源。」

塑化剂事件也牵涉化工原料的源头管理。行政院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许辅表示,政府从事件和错误学习,例如10几年来政府对化工添加物的管理漏洞很多,许多食品业者生产食品和化工原料,2016年「分厂分照」规定业者不得在同一间工厂生产这两者;进口号列的部分,也厘清化工原料、饲料、食品号列不得混用,今年也纳管贩卖业者,并开始稽查是否符合食品添加物「专册」纪录、食品添加「专人」操作、添加物「专柜」放置的「三专管理」。

  该文章《亡羊补牢的20年,食安还有漏洞?》由网友『画皮易,画心难』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