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大肠癌上身 3要点查看肠道健康
中国十大名医之一的东晋葛洪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若要不死,肠中无屎;若要长青,肠要常清」,由此就能知道「肠道」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肠道」主宰着 消化、吸收、免疫、排泄…等生理功能,是我们获得营养、排除废物 (粪便) 的重要器官,也是我们抵抗外来病原菌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所以,「肠道」可以说是一个人身体健康基本的源头。
随着饮食越来越精致化、加工食品与速食业发达,我们的「肠道」健康也越来越糟糕,「大肠癌」现在已经是国人罹患率第一名的癌症,而其死亡率是第三名。不过好险的是,大肠对外界有信道,所以较能透过检查被早期发现,所以治愈率和存活率也较其他癌症高。
大肠癌的危险因子
快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大肠癌」的危险因子!请注意,「排便习惯」、「饮食习惯」、「运动」、「家族史」…等,都是要查看的地方。
定期检查
要预防「大肠癌」,定期「粪便潜血」检查是很重要的,而国民健康局也有提供给50~69岁的民众每两年免费一次「粪便潜血」检查,目的就是希望能降低「大肠癌」的高罹患率。
当有潜血的阳性反应时,建议就需要近一步做「大肠镜」检查。而若经「大肠镜」检查发现有「大肠瘜肉」的朋友也要赶快处理掉,因为瘜肉就是「大肠癌」的前身,很容易恶化演变成「大肠癌」。
观察排便
除了定期检查,平时多观察自己的排便情况,也有助于我们判断肠道的健康。健康的粪便应该是要「浮在水面上」、「金黄色」、「味道很淡」、「2~3根香蕉的量」、「成形」、「没有不舒服」。
※更多内容请见《Donna营养师陈怡錞博客》
防大肠癌上身 3要点查看肠道健康
可以「浮在水面上」,代表肠道的好菌是足够的。若是「沉下去」的粪便,则代表好菌不够,建议要多吃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并可补充「益生菌」。
「金黄色」也代表肠道好菌是足够的,小 Baby 就是最好的例子 (新生儿可以从妈妈的母体获得好菌,所以肠道好菌多,粪便也几乎都是金黄色)。大多人是属于「深褐色」,表示肠道的坏菌太多了。
「红色」的粪便要小心可能「下消化道」出了问题,像是痔疮、肿瘤等。而「黑色」的粪便则可能是「上消化道」问题,例如溃疡出血,但有时若铁质含量高的食物吃太多也会。
若粪便是「灰白色」的朋友就要特别注意了,可能是胆道有阻塞,导致胆汁无法排出,所以粪便没有颜色,Donna 建议要赶快到肝胆肠胃科去做检查。而「绿色」则是因为「消化不良」造成的。
肠道健康的条件
一、好菌要多
胃和小肠前段因为有胃酸 (强酸) 和胆盐 (强碱) 可以帮忙杀菌,所以细菌数量不高。但到了大肠后,PH 值越来越偏向中性,此时细菌就会开始生长,这时食物縻中的细菌数量可高达 数十万~数百万/公克 这么多。
,肠内的细菌丛数量是固定的,若是好菌多,相对的坏菌就会少。且好菌 (最常见的代表就是「乳酸菌」) 代谢后可产生有机酸 (例如乳酸) 和抑菌素,可以抑制坏菌的生长。
当肠道的好菌多,肠道自然就会健康,较不容易腹泻、胀气或便秘,也能预防肠道病变。但当坏菌太多时,会产生毒素伤害肠道黏膜,并可能导致肠道细胞病变,增加「大肠癌」的风险。且这些粪便内的毒素会被再吸收到肝脏,间接也增加肝脏的负担。
※更多内容请见《Donna营养师陈怡錞博客》
二、黏膜要完整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是我们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当肠道黏膜不完整时 (例如溃疡、坏菌分泌毒素破坏肠黏膜),细菌与病毒就有可能进入体内造成感染。
且食物当中的未消化完全的大分子,也会经由破损的肠道黏膜进入体内,容易引发食物过敏,这被称为「肠漏症」。且肠道黏膜也与消化、肠道润滑、免疫有关,若黏膜太薄则可能会消化不良、肠道敏感容易腹泻、太干容易便秘。
「麸酰胺酸」是肠道细胞主要的营养来源,具有修复黏膜的作用。而要预防黏膜被破坏,也要增加肠道好菌才行。饮食上更避免太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像是辣、咖啡因,也会伤害肠黏膜。
三、毒素要清除
粪便是我们消化吸收后剩余的废物,里面含有很多毒素,排便要排得干净才不会造成肠道细胞病变 (上述提到的每天最好 2~3 根中型香蕉量)。
最好的肠道排毒营养素就是「膳食纤维」,它就像是肠道里面的菜瓜布一样,可以将毒素带走,并可以包裹住毒素,减少毒素接触到肠壁的机会。但Donna要提醒大家,「膳食纤维」并不是吃越多就越好,若已经有溃疡的人就不适合吃太多。
而且也要留意不宜太过粗糙以免刮伤肠胃,最好的比例是「水溶性膳食纤维」「非水溶性膳食纤维」= 21,较不会增加肠胃负担。若有额外补充「膳食纤维」者,记得一定要多喝水,否则水份不够时容易会便秘。
本文出自Donna营养师陈怡錞博客
※更多内容请见《Donna营养师陈怡錞博客》
该文章《防大肠癌上身 3要点查看肠道健康》由网友『仗剑走天涯.』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