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健康,少放盐
去年九月十三日起,有一只叫「希德」(Sid)的巨大蛞蝓,开始入侵英国各地,许多人为了健康,纷纷和牠做朋友。
这是英国食品标准局(FSA)耗费四百万英镑(约二.三五亿台币)的「蛞蝓希德与盐」大型健康活动,以多媒体的行销概念,让「希德」出现在电视、全国各地的海报、平面杂志报纸的广告,并为这个活动成立专属网站 (www.salt.gov.uk)。鼓吹每日摄取盐不超过六克(约一茶匙),希望在二○一○年前达成目标。
蛞蝓是一种长得像蜗牛,但没有壳的腹足纲软件动物。在蛞蝓身上洒盐,会让牠溶解成一滩水,失去生命。英国食品标准局委请广告公司设计「希德」当代言人,提醒大众吃了太多盐,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跟中风的风险。在一张张印着「希德」的海报上,写着「太多盐有害你的心脏」(Too much salt is bad for your heart.),以幽默的方式宣导。
这么大费周章,是因为英国人实在吃进太多盐了。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动脉心脏病、中风,甚至胃癌,都与吃盐过多有关。但如果减少饮食中的盐分摄取,在四周内就能降低血压。
专属网站除了提供盐与高血压、心脏病之间的健康信息外,还教导民众如何学会辨识食品营养标示的含盐(或钠)量。因为,根据调查,有七五%的盐分摄取来自于加工食品。
如何辨识「含盐量」?
食品标准局指导民众,如果买半调理食品,要看「每份的量」(amount per serving)、点心类坚果类食品要看「每一百克」(per 100g)所含的盐量或钠量。 食品包通常标示「钠含量」,而非「盐含量」,只要把钠含量乘以二.五,就是含盐量。
标示上如果每一百克含一.二五克以上的盐,或○.五克以上的钠,意谓「太多了!」;如果每一百克含○.二五克以下的盐或○.一克以下的钠,算少盐;如果每一百克含○.二五~一.二五克的盐(亦即○.一克~○.五克的钠),盐分适量。
并安排多位名厨现身说法,提供不用盐烹调的秘诀。
不用盐,无损食材美味
一位名厨说,「消费者和厨师们都应该了解,不用盐,无损于(食物的)香气和美味。盐只是用来弥补拙劣的烹饪技巧跟较差的食材。」
除了善用网络资源外,食品标准局也结合外部资源,包括英国心脏基金会、中风协会等单位动起来配合宣传,例如跟英国心脏基金会合作一份传单,介绍盐与心脏病的关联、食物中所含的盐分、所需的盐量等。
食品标准局制作了每套三十人份的校园宣传组合,包括印有「我爱希德」字样的T恤、徽章、希德减盐运动传单,以及盐如何危及心脏健康的传单,免费提供给对这个活动有兴趣的学校。
许多食品业者已陆续加入减盐运动的行列,一些零售业者和厂商,现在也标示产品的含盐量。
虽然目前看来,减盐运动仍待持续扩大,不过,见识了食品标准局活泼热情的宣导方式,成功似乎指日可待。
减盐,你可以怎么做?
卫生署建议,台湾民众一天的钠摄取量为2400毫克,约相当于6克盐或2.5克的钠,与世界卫生组织、英国政府的标准同步。
但目前台湾的成人每日摄取盐平均9~10克,有些人一天吃进10~15克却不自知。
以下几招助你避免身体泡在盐水里
● 注意食品的含盐量。由于台湾也随手可得各种加工食品与点心,所以学 会阅读包装上的营养标示,是你的基本求生常识。
● 少吃腌制品、少喝汤、少吃泡面。国泰医院营养组组长李蕙蓉说,汤料平均含有60%的盐,喝愈多汤就是吃进愈多盐,她常只捞汤料吃。一个99克的 乌龙杯面含有7.8克盐,已经超过一天的盐量。中华民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张仙 平吃速食面,就不放调味包。
● 烹饪时,少用点盐,而多利用蔬菜本身的强烈风味。例如青椒、蕃茄、洋葱、香菇、九层塔,和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蕃茄炒蛋就是好例子。
● 菜上桌后,避免随手把盐罐拿来一洒。煮鱼、海鲜时,可以挤些柠檬汁,不必用盐就可增加美味。
● 爱用「生辣椒加酱油」的人,请改用「生辣椒加白醋」,减少盐分摄取,又兼顾美味。
小心烹调时用的酱料,特别是酱油,有些含盐量很高。
● 吃足够的蔬果,至少一日五份。中央研究院生物医学所研究员潘文涵说,人的口味是可以一步步减淡的,一旦养成清淡口味,说不定你吃咸的反而不习惯呢。
该文章《要健康,少放盐》由网友『乍见之欢〆』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