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科营养师:只有低蛋白饮食是不够的!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为什么低蛋白饮食能减缓肾功能恶化?」这是许多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疑问。

拥有20多年肾脏科营养咨询经验的陈淑子营养师,从拟人化角度予以生动的解释:「肾元是肾功能单位。肾脏负责清除蛋白质的代谢废物,肾元就是清除工人。肾健康的时候,每天有200多万名肾元工人帮你清除废物,当肾功能损坏20%,其余80%的肾元工人会自动担起所有工作,致使初期慢性肾脏病患没有任何感觉;当肾功能损坏至50%,剩下的肾元就是1人做2人份的工,开始觉得吃力,加上长期超时、超量加班工作,过劳死的肾元工人越来越多,肾功能恶化速度也越来越快。为了不让肾元工人继续加速过劳死,我们必须减轻他们的工作量,也就是减少蛋白质摄取量。」

低蛋白饮食 兼顾基本营养与最低尿毒素

低蛋白饮食的定义,是一天摄取的蛋白质量为0.6~0.8克/每人每公斤体重,即一名体重60公斤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一天只能摄取36~48克蛋白质量,大约是一般正常人每日蛋白质摄取量的一半。

「为什么不能完全不吃蛋白质?人体的肌肉、免疫力、白血球、荷尔蒙合成都需要蛋白质作为原料。慢性肾脏病患者仍然需维持最低的蛋白质摄取量,以提供身体基本营养,但是又要让蛋白质代谢废物降至最少」,陈淑子营养师一边说明低蛋白饮食的设置由来,一边教慢性肾脏病患者简单掌握低蛋白饮食原则,「以前每餐吃5片肉类,现在改吃3片,把以前摄取的蛋白质量减少一半就行!」

对于较难改变饮食习惯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陈淑子营养师会建议他们改吃低蛋白米,「一碗米饭含有6~7克蛋白质,和一两肉差不多,,减少米饭的蛋白质后,让你不必减少太多的肉类,就能达到降低蛋白质量,减少尿毒素等代谢废物产生的目的。这样的饮食改变少接近你原本的饮食习惯,才能长期运行,也才不会觉得生活品质变得很糟糕,让低蛋白饮食容易做到且能获得足够的热量,才能达到延缓肾功能丧失与降低尿毒素对身体的伤害。」

陈淑子营养师透露,在日本有很多低蛋白米,所以当地的低蛋白饮食可以做到0.5克/每人每公斤,「尤其原本喜欢吃米饭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改吃低蛋白米后,就算没有减少肉类的摄取量,就可以达到低蛋白饮食的标准了!」

低蛋白+高热量 才是慢性肾脏病的正确饮食原则

当慢性肾脏病患者理解「低蛋白饮食」原则及重要性后,陈淑子营养师会再叮咛:「只采取低蛋白饮食是不够的,还要同步摄取蛋白质含量低的高热量食物,以避免体重减轻,反而伤害肾脏。」

她进一步解释,体内尿毒素的产生来源,除了吃进去的蛋白质食物,还有自己身体的肉被消耗时,也会成为代谢废物,所以体重减轻也会导致肾功能加速恶化,「因为当你减少蛋白质食物摄取的同时,吃进去的热量相对变少,体重很容易往下掉。」

哪些是兼具低蛋白、高热量又有饱足感的食物呢?陈淑子营养师说:「冬粉、米粉以及太白粉、蕃薯粉、莲藕粉等制品都是。只是很多人觉得它是点心不是主食,而且为避免摄取过多的磷和钾,这些食物也不能使用高汤、肉汤调味,更让人觉得没味道、吃不惯。」如果遇到吃不惯这些食物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陈淑子营养师就会推荐他们尝试低蛋白米,既能符合低蛋白饮食原则,有饱足感又可以补充足够热量。

外食族的慢性肾脏病患者 该怎么吃呢?

随着健检越来越普及,不少30~50岁的青壮年人口也被筛检出罹患慢性肾脏病。但这群青壮年慢性肾脏病族群大多是外食族,在低蛋白饮食原则下很容易肚子饿,结果不是一直吃不饱,就是忍不住乱吃面包、饼干等含有不好蛋白质的零食,令他们成为体重减轻或蛋白质控制不佳、高血磷的肾恶化危险族群。

「我们最怕让患者肚子饿。只要他们没有饱足感,就没有任何一种饮食原则可以坚持成功!」陈淑子营养师分享20多年来的经验谈。

因此,外食族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妨前一天在家里先煮好低蛋白米,隔天一样叫便当或外卖,但只吃菜和肉,米饭就吃自己带的低蛋白米,既有饱足感,也不担心蛋白质超标,更重要的是很容易就可以做得到。

低蛋白米 几乎无须改变饮食习惯又能保护肾脏

「改吃低蛋白米,是最能让慢性肾脏病患者不用改变太多原本的饮食习惯,肾脏又能获得保护的方式。」所以,对于食用低蛋白饮食吃不饱或热量吃不够、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或是花大钱乱买坊间养肾补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她都会很直接地说:「每天花70~100元改吃低蛋白米,就能换你很多年不用洗肾,才是真的能保护肾脏的「营养品」应该试试看!」

尤其是年纪还不到50岁的年轻慢性肾脏病患者,陈淑子营养师常会告诉他们:「现在人工或替代肾脏的研究非常进步,你一定可以换肾,现在一定要将饮食调整好,不要让尿毒素等代谢废物伤害骨骼、心脏等其他器官,将来换肾后才能有健康的生活与正常人一般。」

 

  该文章《肾脏科营养师:只有低蛋白饮食是不够的!》由网友『高冷病友』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