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致肠发炎!狂拉猛泻爆瘦十公斤
压力大,小心发炎性肠道疾病找上身!医师指出,5月份压力大,考生面临会考打拼期,另上班族需勒紧腰带度过报税季,个个上紧发条「挫哩等」。事实上,压力会加重肠道发炎,使腹痛、腹泻、血便症状加剧,严重甚至可能需要切肠治疗,千万不可小觑。
五月份报税压力大,上班族罹患发炎性肠道疾病有增加现象。
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理事长王秀伯医师表示,临床上常遇到许多患者拉到虚脱才就医,经内视镜检查后才确诊是发炎性肠道疾病惹祸,但此时多半已出现肠道溃烂、肠穿孔、瘘管等并发症,必须切除溃烂的肠段,往往造成「无肠人生」。
压力引发「肠发炎」腹泻 爆瘦10公斤
1位48岁黄姓上班族,每天于工作及家庭奔波,蜡烛两头烧,近来更因为压力倍增,肠胃闹脾气有腹部疼痛、腹泻、血便等症状,本以为是压力太大引起的大肠激躁症,仅至药局买胃肠药救急,没想到治疗效果不彰,每天跑厕所的次数竟高达20次,终日与马桶相伴无法出门。
后来因为突然大量血便及高烧不退,住院做了内视镜检查后,才发现是罹患发炎性肠道疾病的克隆氏症。由于当时延误就医致并发症产生,住院期间肠穿孔、腹部大出血,经紧急手术切除穿孔的肠段后,才惊险保住一命。但也因疾病折磨,半年内爆瘦10公斤。
压力致肠发炎!狂拉猛泻爆瘦十公斤
医师提醒,发炎性肠道疾病大多仍须靠肠胃道内视镜检查才可确诊。
初期症状多 常被延误治疗
台北马偕医院胃肠肝胆科章振旺医师强调,发炎性肠道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症,发病原因与基因遗传、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环境因子及压力等因素有关,而近来高脂、高甜度等西化饮食,也使得这类患者有增加的趋势。
而这类患者在台湾约有3000人,且有2个发病的高峰,分别为20至35岁及40至60岁,常见症状,包括有腹痛、腹泻、体重减轻、血便、疲倦、发烧等,但由于初期症状易与痔疮和大肠激躁症混淆,常被延误治疗时机。
发炎性肠道疾病反复发作 体重减轻又血便
要注意的是,发炎性肠道疾病与大肠激躁症,最大的不同在于,大肠激躁症是因为紧张、压力引起自律神经失调,使肠道蠕动不正常收缩导致腹泻,大肠激躁症并非肠道发炎,所以不会有血便。
至于发炎性肠道疾病则是因为肠道反复发炎,造成肠道的伤害,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发烧、血便,以及只拉了一点,便完后还会有想要再排便的感觉,虽然这些症状不一定会全部出现,有可能断断续续,但往往会有体重快速减轻的现象。
克服肠肠危机应谨记三要,避免病灶扩大。(图片提供/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
克服肠发炎危机 谨记三要
事实上,发炎性肠道疾病的治疗目标为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并改善患者生活品质。目前的治疗药物有抗发炎药物、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等。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生活饮食调整也极为重要,提醒掌握「三要」黄金原则,即可「肠」保安康。
1.镜检诊断很重「要」发炎性肠道疾病大多仍须靠肠胃道内视镜检查才可确诊,当疑似有相关症状产生时,应尽早寻求「发炎性肠道照护门诊」,接受内视镜检查,及早诊断治疗。
2.低渣饮食「要」慎选急性发炎期,建议应选择低渣饮食,使肠道获得充分休息,如嫩肉、精致的五榖根茎类,过滤的果汁、低纤维蔬菜及水果等,避免奶制品、油炸及辛辣食物,使肠道过度刺激。
3.持续治疗勿停「药」发炎性肠道疾病目前仅能控制症状,尚无法完全根治,须以药物持续控制,才可有效抑制肠胃道发炎症状,并预防全身性的并发症产生。
【医师小提醒】
每年5月19日是「世界发炎性肠道疾病日」,当民众出现疑似发炎性肠道疾病症状,如慢性反复的腹痛、腹泻、血便等,即应提高警觉尽速就医接受肠胃道内视镜检查。相关照护门诊信息,可至「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网站」查找。
该文章《压力致肠发炎!狂拉猛泻爆瘦十公斤》由网友『独孤求败◇』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