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大肠癌前病变!NBI肠胃道内视镜仪
近年大肠直肠罹癌人数持续位居台湾10大癌症之首,每年罹癌人数超过1万人,十分惊人。尤其近来包括前总统李登辉、艺人贺一航、屏风表演班创办人李国修等人,都陆续传出罹患大肠直肠癌,一时之间人人闻癌色变。医师提醒,预防大肠癌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目前已有进步的NBI肠胃道内视镜检查,可以精确筛检出癌前病变瘜肉良性恶性与否。
医师提醒,预防大肠癌最好的方法仍然是定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图片提供/国泰健康管理中心)
最近有许多人自觉肚子肠胃不舒服,在新闻报导的影响下,产生杯弓蛇影的想法,认为自己肚子里可能长了坏东西,希望医师帮忙找出问题。国泰健康管理敦南中心院长卢嘉雷指出,国内大肠癌致死比率为45%,而美国致死率则为36%,主要原因在于国人对大肠癌的认知不够,早期筛检的观念仍有待加强。
为了提早筛检出大肠直肠癌,卫生署国民健康局从民国几年起,针对50岁以上国人,实施免费粪便潜血筛检。只可惜,筛检率仍不高,且许多人即使得知筛检结果异常,也不想进一步做大肠镜。原因不外是怕痛、怕脱裤子,以及没有勇气面对检查结果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可以延误治疗时机,让原本可以轻易切除治疗的息肉,在历经几年的癌前病变后,而成为棘手的晚期癌症。
曾任国泰综合医院胃肠内科主任,目前担任国泰健康管理敦南中心院长吴启华指出,许多人肠胃道都有息肉,但大部分属于良性。但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年龄越来越大,加上环境污染,息肉恐将产生病变,从良性变成恶性。,早期筛检,早期发现,是预防大肠直肠癌的不二法则。
许多民众一听到要做胃镜、大肠镜,即退避三舍,不敢尝试。NBI(肠胃道内视镜仪)是新式光学影像技术,利用光线波长窄频化,来增加黏膜微细血管对比,提升黏膜表层微细构造效果。吴启华院长指出,透过这台内视镜仪可以凸显微血管不正常的增生以及范围,有助于辨识体积微小的早期肿瘤。
在预防大肠直肠癌方面,卢嘉雷院长建议,40岁以上民众,应该至少做一次大肠镜,如果没有问题,则可隔三年再做一次。如果发现息肉,则隔一年就得做一次大肠镜。如有家族病史,或是年龄已到60、70岁,就应缩短检查的时间,增加大肠镜检查频率。
该文章《掌握大肠癌前病变!NBI肠胃道内视镜仪》由网友『动我媳妇者死』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