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焦虑 挽救「男人心」
时机坏,真的让人很难开心。
十一月,中研院公布调查,从一九九○年至二○一○年,台湾的常见精神疾病盛行率,成长了一倍,从一一.五%上升到二三.八%,并且明显与失业率、离婚率、自杀率的走势相关。
这样的数据,看在精神科医师眼中,更担心常被视为「铁打的」男人的身心状况。
新店耕莘医院精神科暨心理卫生中心主任级医师杨聪财观察,现代社会不论男女,广泛焦虑,但女性较关心健康,会主动求医。在诊间看到的女病人,平均是男病人的二至三倍。
男病人通常是硬撑到极限,病症至少拖了一年以上,不得已才来就诊。「疾病的严重度会是女性的两、三倍,」杨聪财说。
林口长庚医院一般精神科主任陈景彦也认为,男性即使遭遇精神困扰或忧郁,但问题可能还没有展现出来。或即使展现出来,却碍于现有诊断工具的局限,会低估或错失挽救「男人心」的机会。
例如,男性一看到忧郁症诊断标准问,「是否常感到情绪低落、沮丧或失望?」会觉得是大环境不好,倾向找个外在理由,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
这某种程度也说明,去年,虽然自杀退居全体国人的第十二大死因,但却仍是男性的第十大死因。
长期失眠 老更快
如何及时看出「闷锅」男人的危机,其实有门道。
警讯一失眠。
失眠常是男性求诊的普遍症状,但「失眠其实是冰山的一角,」杨聪财说。
他在精神科门诊观察,有睡眠障碍的男性,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身心俱疲,单纯以为只要治好睡眠就可以。
警讯二情绪失控。
陈景彦提醒,相较于情绪低落沮丧、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等传统的忧郁症症状,男性忧郁症病人反而表现出较不典型的症状。例如,乱发脾气、暴怒、酗酒、滥用药物,或对他人有言语或行为的暴力等。
「这是一种向外投射的自我逃避,」陈景彦分析。
杨聪财也观察到,在职场打拚多年的男性中高端经理人,特别容易掉入「中年症候群」,心中不时浮现「出去独当一面」的冲动。如果顶头上司的能力又不见得比自己更好,这种冲突更易浮现。
但偏偏家有老小嗷嗷待哺,离开职场、另创事业的风险太高,体能也不如年轻一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男人在不甘心、不放心下,特别容易出现泛焦虑症状,」杨聪财从丰富的临床经验归纳。
警讯三提前衰老。
近来,精神科医师关注的一个议题是「睾固酮缺乏症候群」,也就是「男性更年期」。
临床发现,压力会造成男性减少分泌男性荷尔蒙「睾固酮」,提前衰老,进入男性更年期。「不少男性才三十出头,男性荷尔蒙已经掉到像六十几岁,」杨聪财说。
出现性欲逐渐减低、经常缺乏元气、体力和耐力变差、吃饱饭就打瞌睡等,睾固酮缺乏症候群的症状。
深入研究男性更年期议题的陈景彦更提醒,失眠是男性老化症状的重要指标。失眠愈严重,老化愈明显。
除了看出警讯,及时就医外,男人其实也要学习正确纾压。
「四发」纾压 忧郁再见
杨聪财提出「四发」纾压术,说、唱、做、写,四步齐发。
找人诉说或唱歌,抒发心情。
写快乐日记,每天记录一到三件让你觉得愉快的事情。
,勤做「深呼吸吐气运动」。每天早、中、晚、睡前,至少各做二十次深呼吸。放松做、慢慢做。
如果不习惯找人倾吐心情,可以转个弯,练习和自己对话,「不断告诉自己放松一点,做事打八折就好,不必要求完美,」杨聪财建议。
陈景彦说,自古以来,社会教育男性「有泪不轻弹」,鼓励男人当强者。这除了影响男性较不主动求医外,即使男性透露想看病的意图,有时还会遭到亲人的质疑。
「家属要先接受『男人也会生病』」,陈景彦呼吁。
自我检测你有泛焦虑症吗?
你是否对许多事过度焦虑及担忧,并且很难控制,症状超过六个月以上?
检测你是否有下列至少三项症状
□ 不能静止或不耐烦
□ 容易疲累
□ 难保持专心或心中一片空白
□ 易怒
□ 肌肉紧张
□ 睡眠障碍
数据提供耕莘医院精神科暨心理卫生中心杨聪财医师
该文章《告别焦虑 挽救「男人心」》由网友『老衲法号帅哥』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