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全谷 报你知!
全谷教你识 吃出真全谷
董氏基金会自民国九十八年起积极推动防治高血压的「得舒饮食」(DASH Diet)原则,其中建议主食应有1/2来自全谷杂粮根茎类,而卫生署也在最新公布的每日饮食指南草案中,建议国人应有1/3主食来自全谷杂粮根茎类。但在过程中却发现,一般民众甚至专业人员常对「全谷根茎类」之定义有疑问或不清楚。
为了了解市售全谷产品现况,董氏基金会也于日前调查全谷相关制品465件,发现产品包装上标有「全谷」或「全麦」的有113件,但其中13件其实完全不含「全」谷成份、9件无成份标示。为避免全谷制品在命名或标示上的定义不同,而让民众混淆或误会,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于日前制订「全谷产品宣称及标示原则」,希望未来能让全谷产品清楚标示,也让民众选购有所遵循。
全谷产品宣称及标示原则
国际间(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丹麦、瑞典、芬兰、英国、荷兰…等国)已对全谷及其制品下了明确的定义。
全谷的「全」有全部和完整之意,我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亦于今年订定「全谷产品宣称及标示原则」,定义「全谷」是指含有胚乳、胚芽和麸皮之完整谷粒(如糙米),整颗谷物若经过破碎、粉碎、磨成细粉、成片状,但保有与原来谷物相同比例的胚乳、胚芽和麸皮,始得称为全谷类;而全谷制品如全麦面包、全麦馒头等,其「全」谷成分需占总重量的51%(含)以上,才能以「全谷」或以所含谷类名称(如「全」麦、「全」荞麦、「全」燕麦)宣称。
我们所知的紫米(黑糯米)、红糯米、发芽米(非胚芽米)、玄米都是糙米,属于全谷类,但玉米在加工制成玉米粉时营养素大量流失,故玉米粉应不属于全谷类制品。
市售全谷相关制品调查说明
董氏基金会进行国内465件全谷相关制品(产品名或原料成分含有全谷物,但不含饮品、生食全谷如糙米…等)调查,种类包含多种即食产品,如面包与饼干糕饼、馒头、饼皮、包子…等烘焙制品、面条、粥品、即食冲泡产品…等。
调查结果发现产品名称标有「全谷」或「全麦」的产品有113件,无标示内容物的品项有9件,不符合食品药物管理局全谷产品宣称及标示原则的品项超过57件(超过50%),其中更有13件竟然完全不含全谷成份,如下表
由于消费者在选购上述产品时,大多无法从外观作为判断依据,此次调查中,大部份的产品无法从标示上判断是否为全谷制品,调查过程也发现下列状况
一般「面粉」指的是小麦去除麸皮与胚芽后,以胚乳研磨而成,也被称做「小麦粉」,所以当产品标示「小麦粉」或「麦粉」时,指的就是「面粉」,并非是全麦面粉。许多烘焙制品外观虽然看得到一点一点的麸皮,但所使用的面粉可能是「麸皮面粉」,也就是面粉加入「麸皮」(麦麸),以「全」谷定义来看,因为这样的面粉不含胚芽,所以不能算是全麦面粉,所制做的产品就不能算是全谷制品。
市售包装食品会标示「原料」或「内容物」,其标示顺序是依原料占产品中比例大小排列,但多数消费者无法从中得知产品中全谷模拟例。
部份烘焙制品无「原料」说明,但产品名称却容易让消费者混淆。
除产品名称标示有「全谷」或「全麦」的113件产品,其余352件产品则多标示「杂粮、多谷、十谷、五谷、有机、生机、珍谷、谷珍、天然素材、健康养生」等字样或是直接以谷类标示如燕麦、薏仁…等自称,易使民众误会或混淆是全谷制品,但实际上却与全谷食品没关系。
除了调查国内相关制品外,董氏基金会也针对美国、加拿大进行全谷制品收集、试吃,发现全谷制品口感不差;美、加全谷相关制品有很完善的认证系统及标章,清楚说明产品全谷含量,以方便消费者选购及了解可能摄取的全谷量。
如何增加全谷摄取及保存注意事项
全谷饮食停看听,从标示选出「真」全谷增加全谷类最简单的方法,可以糙米取代白米,若一开始不习惯糙米的口感,可先与白米以1:1的比例混合,等适应口感后之后再逐渐增加比例,也可烹煮如黄豆糙米饭。
点心可搭配其他不同的主食类食物,如小米燕麦粥、红豆紫米汤。
全谷制品较为干涩,为了增加适口性,制作时常添加过多油脂,建议选择油脂不要太高的全谷制品,如全麦饼干等。
其实一般人都适合吃全谷,尤其是过重与肥胖者、新陈代谢症侯群患者、更年期妇女等,但仍有少部份民众不适合摄取全谷对麦类麸皮、麸质(gluten)过敏者,惟仍可食用糙米。
消化能力不良者(如胃溃疡患者、肠道激躁症)全谷制品纤维含量高,对于一些肠胃功能障碍或正在服用肠胃药物(如治疗溃疡用药)等的病人不宜冒然采用,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肾脏病患者全谷饮食富含钾、镁等离子,这些离子的排泄仰赖肾脏,故肾功能不佳的病患,特别是即将接受洗肾的病患者不宜采用。
全谷保存注意事项全谷含有麸皮与胚芽,而胚芽油脂含量较高,容易发生油脂劣变,造成恶臭,所以保存时间不能过长,保存室温不能过高,要避免光照且应存放于干燥处,以免全谷产生质变。
另有PPT提供下载,详情请洽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特区http://nutri.jtf.org.tw/。
该文章《识全谷 报你知!》由网友『只是缘浅奈何情深』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