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是万病之源 秋冬驱寒5撇步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核心提示】每到冬天,人们都是一层一层的包裹着大衣。在中医看来,「寒」是万病之源。,要想强身健体,驱寒是关键。

咨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院长王莒生

在中医看来,许多疾病都由「寒」引起。现代人无节制地熬夜、缺少体力活动、过分贪凉饮冷,都是引起寒邪入侵的重要因素。

寒湿是万病之源

中医里有六淫邪气,分别为风、寒、暑、湿、燥、火。其中,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淋雨涉水、汗出当风、贪凉露宿,会使外界环境中的寒邪引入体内;常食生冷损伤脾胃阳气,可致寒从内生,造成体内阴气过剩,阳气受损,表现为怕冷,易腹泻、感冒、浮肿,身体乏累,口唇色淡,尿频、尿量多,睡眠和食欲都很差等。

寒主收引,其性凝滞。寒邪入侵皮肤表层则表现为风寒感冒,出现恶寒无汗、颈项发紧、全身疼痛等症状;入侵经络关节则导致筋脉拘挛,肢体伸屈困难、疼痛;进一步入侵至脏腑,则伤及阳气。而且,寒邪容易与湿邪和风邪结伴,形成风寒与寒湿。中医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意为寒湿更伤身体,如风湿性关节痛的主要祸因就是寒湿。

,体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湿的侵袭。中医认为,「虚则寒,寒则湿,湿则凝,凝则瘀,瘀则堵,堵则瘤,瘤则癌。」意思是说,体质虚弱的人,阳气不振,难以去除寒邪,进而湿气侵袭,以致血运不畅。尤其是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容易出现寒和瘀的双重特征。寒气引起气血瘀滞过久,形成有形的肿块,表现为肿瘤。

5个部位最易受寒

寒邪伤人由外而入,尤其容易侵袭人体的5个部位。

第一是头部

头为「诸阳之会」,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湿就会侵袭头部,出现头痛、头昏、头部沉重的感觉。晚上洗头后湿着头发睡觉,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后再入睡。

第二是肩颈背部

此处受寒日久,可引起颈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症。经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奋阳气。最简便的方法是两掌心搓热放在大椎穴(低头时颈后突起最高点的凹陷处);或者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冲大椎穴五六分钟。天冷外出最好戴上围巾。

第三是口鼻

冷饮会把寒气带入胃部,胃寒则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气进出的信道,寒气可以随呼吸侵入肺部,导致寒痰咳嗽等症。

第四是前胸和腰腹

前胸有膻中穴,长期寒瘀可致乳腺结节等症;腰部有命门穴,受寒会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阙穴(即肚脐),女性穿衣露脐会导致腹泻、痛经、不孕等病症。

第五是腿脚

中医常讲,「寒从足下生,病从寒中来」,一些人喜欢光着腿、穿凉鞋,甚至秋冬还不穿袜子,很容易诱发老寒腿、膝关节炎等。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还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花椒、干辣椒,以促进腿脚的血液循环。足部特别怕冷的人,睡觉时不妨穿上袜子。

秋冬驱寒5撇步

时值秋末冬初,天气渐寒,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防止寒邪侵犯人体。

1.顺时令

多吃时令蔬果,如苹果、萝卜、白菜等。一日三餐要有规律,早餐重营养,午餐要吃好、吃饱,晚餐宜清淡、易于消化。

2.晒太阳

午后太阳当头之时,晒20分钟左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傍晚时分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

3.迈开腿

「动则生阳」,阳气足,寒湿就容易排出。秋冬季节可以选择天气暖和的时候到公园慢跑、散步、骑车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

4.少熬夜

熬夜的人大都会有类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点钟,就会手脚冰凉、浑身发冷、脑子不听使唤,这其实就是熬夜内耗气血,寒邪趁虚入侵人体,导致经络阻塞的表现。

,冬季更要有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伤身。建议作息调整为「早卧晚起」,如果时间允许,躺到阳光照耀时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邪,避免阳气受到扰动。

5.控情绪

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绪,用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特别是中老年人,要高高兴兴,学会宽心待人待事。

推荐适合秋冬的驱寒养生粥生姜糯米粥糯米、生姜、葱白、醋一起熬煮,是中医上有名的「神仙粥」。此方源于清朝的《太医院经验神方》「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防治感冒保安康。」

数据源39健康网www.39.net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该文章《寒湿是万病之源 秋冬驱寒5撇步》由网友『dùΘ椧書笙』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