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又吉利的「港式料理」大流行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好吃又吉利的「港式料理」大流行

1970年代末期,中国实行经济开发政策后,香港菜大举进入内地。从那时开始,中国人的饮食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几种基本菜肴,都从餐馆的菜单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菜肴不断出现。即便是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调味料做的菜,味道、外观也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香港菜开始在中国流行。

比如,广东菜「白云猪手」的「猪手」,用的材料只不过是猪脚而已。以往这样的菜,一定会用上酱油,而这种新的菜肴用的却是盐、砂糖、醋。,这样的菜名以前在广东以外的地区是看不到的。更有意思的是烹饪方法的变化。

以往的烹煮方式,主要有「炒、爆、炸、煎、煮、蒸」等,其中「炒」是主要的方法。

而现在炒的菜大幅度减少,反而出现以前未曾见过的汉字,所表达的新烹饪法。如「煲、焗、灼、炆(音同「文」,以慢火闷熟食物)、炰(音同「咆」,用泥土把肉包起来烤)」,差不多都是新造的词,有些甚至是新造的汉字,这些字的词源都是来自广东话。

不仅是烹饪法,材料、调味品的说法,也多为广东方言。

比方说「豆挺」是豆芽的茎、「甘笋」是胡萝卜、「绍菜」是白菜、「带子」是新鲜的贝类、「西冷」是牛的胸脊肉上半部,肉质较鲜嫩的位置;调味品中,「生抽」是味比较淡的酱油,「老抽」是味比较重的酱油,这样的说法得看到实物还比较容易理解;而「古月粉」就是胡椒的说法,即便是中国人,脑筋还是要转一下才能理解。

,像我前面说所述那般,发生本地人读不懂菜单的事也不足为奇。

即便是相对「年轻」的广东菜,也有「传统」的菜和新出现的菜。

所谓的新菜色,主要是社会主义中国创建后,与内地在文化上处于隔绝状态的香港菜。香港文化与欧美文化有非常频繁的交往,,通过华侨商业圈与东南亚,也有各种人员和物资的交往。在这种文化交往的氛围中,香港菜肴经常会引进许多新的元素。最明显的是西餐中的食材、酱汁,以及东南亚的鱼酱等。

,菜肴的命名也与内地不同。

香港地区的人为了讨吉利,经常取一些吉祥的菜名。如「莲华仙境」(以豆腐制品为主要材料的素斋)、「四季如意」(四种木耳的炒菜),这样的菜名乍看菜单,经常让人猜不透是什么菜。还有一道名为「兴子旺孙暖锅」,看到菜名就令人啼笑皆非,实际上因为这道菜以菇类为主要材料,其中「菇」与「姑」同音,而姑者妇也,有妇则能兴子旺孙,故以此命名。

本文节录自《餐桌上的中国史》,由大是文化出版。

  该文章《好吃又吉利的「港式料理」大流行》由网友『趁我还在.』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