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五台刀 冒险也得「麻」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每个人的一生,平均都会动三次大、小手术,更别提频繁的健检。 麻醉的风险,比你想像的更切身。 除了内、外、妇、儿和急重症外,麻醉科已然成为台湾医疗「第六空」。 全国仅有九百多位麻醉医师,却须服务二千三百万人口。 三大麻醉乱象,让台湾麻醉致死率远高于国际,是日本、美国的十二倍。 《天下》记者深入医美诊所、地方医院和医学中心,一揭医界公开的秘密。

「三」这个数字,是远离台北,一家地区小医院的麻醉科A医师,几乎每天得面对的关键抉择。

五间开刀房、五个要动手术的病人,但只有他一个麻醉医师,与两个麻醉护士。

他必须决定,哪三个房间的病人,手术过程中身旁没有麻醉医师和护士监控生理变化。

而死神的镰刀,伺机而动……。

小医院的麻醉状况很夸张,夸张到你不敢相信。开刀房关起门来,病人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最理想的状况,是一个麻醉医师从头到尾照顾一个开刀病人。状况差一点的,麻醉医师把病人麻醉后,交给麻醉护士来照顾。但很多医院连麻醉护士也不够。

我工作的医院有五台刀,只有我一个麻醉医师。一开始原有五个麻醉护士,后来医院慢慢缩减人力,砍一个后、再砍一个,看你能不能做。结果现在只有两个麻醉护士。换句话说,有三间开刀房得放空,少注意一点。

我只好凭经验来决定。例如,病人做的是大手术还是小手术?病人的年纪多大?外科医师的开刀技术是好或坏?病人要全身麻醉,还是半身麻醉?

危险一点的病人,我就把麻醉护士调来专门顾他的房间,其他房间,我巡来巡去兼顾。

话说回来,医疗事故会发生,都是突然之间,你料想不到。

死神逼近 瞬间就要命

有一次,我安排麻醉护士全程顾某个全身麻醉的病人。手术中,这个麻醉护士没有通知我,就擅自离开这间开刀房。外科医师低头只顾着开刀,顺手把病人拉近一点,方便手术,没注意到让维持病人呼吸的管子松脱了。

刚好我在各房间巡来巡去,看到麻醉护士没有看着这个病人,我马上进去补位。

就在那一瞬间,呼吸管脱落,我赶紧扣回去。

如果我没进去那个房间,会发生什么事?一条命!没有呼吸,三、五分钟就很难挽回。

也曾有几次,意外是发生在只做区域麻醉的病人身上。我原先判断这个病人是安全的,有什么状况,病人因为仍清醒,可以跟医护人员反映。但病人在手术中,心跳突然从六、七十下,变成只有二十几下,接近昏迷,病人连喊叫求救的力气都没有。

幸好,我当时在开刀房外的走廊上,听到那个房间(生理监测仪器)传出来的心跳声怎么变慢?觉得不对劲,赶快进去打药急救,否则又是一条命!

我自己经历了好几次惊险,深刻感受到,麻醉时必须有人全程监视病人,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问题。

因为人力、设备不够,我做得非常小心。我在开刀房的走廊来回巡,不准各开刀房关门,我才能随时看到病人、仔细听每间房间生理监视仪器传出来的声音。假如按正常做法,各开刀房都关门,老早就好几个病人「走了」。

小医院硬收 冒险也得麻

现在大医院的病人太多,麻醉医师遇到困难的病人,有时不想冒风险,告诉病人「不能麻」,结果一些年纪太大、心脏不好、肺功能差的病人,原本应该在大医院手术,竟然得到小医院来,实在很荒谬。

我就收过好几个从大医院转来的病人,甚至还有超过百岁的。小医院明明设备不够、也没有足够的急救、加护病房等外援团队,但为了生存,往往「硬吃」接病人。

外科医师跟病人说一句「看麻醉医师能不能麻?能麻,我就开。」我摸摸鼻子,硬着头皮、冒风险接下病人。

我不能赶走病人啊,一旦我把病人转走,哪天医院就会请我这个不配合的麻醉科医生走路。

医院觉得我肯做、敢做,生意好,才会把我留下来。

但在开刀房,我要把病人「麻倒了」,病人通常不会问我一句话,也不在乎麻醉。如果有问,多半也是问「开刀要多久」、「会不会痛」。

动完刀后,告诉家属麻醉后要注意什么事,家属进来只问「什么时候可以吃东西?」

从头到尾,没有人问麻醉的事,这就是麻醉医师的悲哀。只有出了问题,麻醉医师才会站在舞台中央。 (黄惠铃采访整理)


  该文章《一人五台刀 冒险也得「麻」》由网友『予了故人』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