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药胡黄连 胡黄连有什么用
健康知识 2023-05-28 20:0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一、什么是胡黄连
胡黄莲是玄参科,胡黄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12厘米。根状茎直径达1厘米,节上有粗的须根。叶片匙形至卵形,边具锯齿,花葶生棕色腺毛,穗状花序,花萼披针形至狭倒卵状披针形或倒卵状短圆形,花冠深紫色,外面被短毛,上唇略向前弯作盔状,顶端微凹,下唇达上唇之半,二侧裂片顶端微有缺刻;花丝无毛,蒴果长卵形,7-8月花期,8-9月果期。
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高4-12厘米。根状茎直径达1厘米,上端密被老叶残余,节上有粗的须根。叶匙形至卵形,长3-6厘米,基部渐狭成短柄状,边具锯齿,偶有重锯齿,干时变黑。
分布于中国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尼泊尔一带也有。生高山草地及石堆中,海拔3600-4400米。该种根状茎味苦,药用,有清虚热、解毒、杀虫之效。是中国药典收录为胡黄连的草药。根状茎(胡黄连)苦,寒。清湿热,除骨蒸,消疳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痔疮,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来源,《圣济总录》卷八十八。组成,胡黄连 柴胡(去苗) 鳖甲(去裙襕,醋炙) 甘草(炙,锉) 白蒺藜(炒) 黄耆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15克 威灵仙(去土)30克。用法,上八味,锉如麻豆,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童便、酒共80毫升,乌梅1枚打碎,同煎至150毫升,去滓,不拘时候温服。主治,虚劳,寒热心悸,骨节酸疼。
二、胡黄连功用主治
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栀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三、胡黄连与黄连的区别是什么
胡黄连
主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疾;湿热泻痢;黄疸;吐血;衄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痔疮肿毒。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和胡黄连的根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出处《中华本草》
现状濒危种。因采挖成风,资源已面临危境,急需保护。
黄连
性味归经(根)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用法用量煎服,2~5克。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文健康无忧网)
四、胡黄连用量多少才合适
胡黄连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多年生草本,有毛。茎根圆柱形,稍带木质,长15-20cm。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产于印度、印度尼西亚。
治疗肥疳热:川黄连五钱,胡黄连五饯,朱砂一钱(另研)。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后。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米饮服,每服一、二十丸。治痢血: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
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煎茅花汤送下。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末,涂手足心。
如果以上关于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
上一篇:可可豆如何变身成巧克力?
下一篇:赵雅芝亲临重庆 ,携手疤痕患儿点亮“橙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