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房颤 “微笑心工坊”为医患沟通建起“空中桥梁”
近日,在距离成都170多公里的安岳县,十几位医生不约而同地匆匆赶去听一场讲座--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崔凯军教授主讲的“微笑心工坊”系列讲座《房颤综合管理》。因为对于他们这样的县域基层医生而言,能和华西专家面对面学习的机会并不多。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现象,也是导致脑卒中及心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大部分患者会伴有心悸、胸部不适、气短等症状。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房颤患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这种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负担。
对此,作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中青年电生理医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创新工作组副主任委员,崔凯军教授牵头成立了中国房颤中心四川省联盟,“微笑心工坊”也孕育而生。
据了解,在线下,“微笑心工坊”通过巡讲活动,为广大基层的临床医生提供专业课程培训,尤其对房颤抗凝治疗的认识,完善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体系;在线上,崔凯军教授在医联APP上建立了“微笑心工坊交流群”,这个刚刚建立不到2个月的线上交流群,目前已经吸引了超过120位基层心内科医生,关于心率失常相关疾病的手术技巧和病例讨论高达4800余次。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专业学习平台,正促进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专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学习交流,提高着基层慢病医生的诊疗水平,让更多心律失常患者得到科学诊疗,最终提升治疗效果。
崔凯军教授在“微笑心工坊”系列讲座中,尤其关注房颤的全程管理、介入治疗和术后心脏康复。通过讲座,教会基层医生如何筛查房颤、如何规范用药,如何掌握手术适应证、如何管理术后患者。
在巡讲过程中,崔凯军教授特别提到,房颤这种慢性疾病,除了院内的规范化治疗,还要注重患者的全病程管理,尤其要加强患者的院外随访,给医患搭建起通畅的沟通渠道,实现患者的长效慢病管理。而面对那些偏远地区的患者或者疫情期间来院不方便的患者,互联网的方式可以帮助医生做好患者的院外随访。以医联为例,患者通过线下绑定自己的主诊医生,医生和医助、营养师组成线上服务团队,为患者提供治疗建议、治疗效果评价、电子处方、用药指导、心理辅导、生活方式干预等一系列有效、低价、可及的院外慢病管理服务,从而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