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院士:干预斑块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我曾经在三万多例动脉硬化患者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硬化斑块每导致血管内膜厚度增加一个毫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就增长15%。可见早期干预动脉硬化、抑制斑块形成、缩小斑块,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重大。”6月28日,在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等承办的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脉络学说指导心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教授如是说。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上升阶段,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都是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引发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开始,进而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这个环环相扣、一连串发生的病理过程,被医学界叫做“心血管事件链”。
当日,来自全国各地的350多名医学精英亲临活动现场;同时,活动承办方在河南省设80多个分会场,近1000人通过视频直播形式聆听了专家们的专题报告。会上,专家们呼吁,对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应该从“心血管事件链”的起始环节入手,也就是干预动脉硬化斑块。
在活动的学术环节中,张运院士介绍了由他领衔的“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该研究结论表明,应用通心络治疗可延缓颈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指数的进展,从而截断血管事件链的初始环节,有效减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良好。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血管内有没有斑块呢?“颈动脉是反映人体血管健康的窗口,位置表浅且固定,检测正确性高。现在体检查颈动脉超声价值非常大,如果颈动脉出现硬化斑块、管腔变窄等病变,就意味着其他位置的血管也已经发生了同样的病变,使心脑血管病发生风险增加。”张运院士介绍说,早期干预动脉硬化、抑制斑块形成、缩小斑块,对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意义重大。早在2009年,国际权威医学杂志《美国生理学杂志》就发表了一篇关于通心络稳定斑块的基础研究论文,论文指出通心络可减低血脂水平并抑制系统性炎症,增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防止其破裂。
会上,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李新立教授介绍了通络中药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的治疗作用。慢性心衰是位于血管事件链末期的一个环节,是冠心病、风心病、高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突出表现是心慌、气喘、夜睡不能平卧、下肢浮肿。李新立指出,芪苈强心胶囊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疗效替代终点和心功能的疗效同样得到了循证医学研究的证实,因此被《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建议临床推荐应用。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