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软医疗描绘的”一带一路“工笔画卷
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合作平台,今年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近5000位外宾出席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盛会。
本届论坛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集中展示了倡议提出6年来收获的丰硕成果。经过层层遴选,东软医疗在肯尼亚开展的健康医疗诊断集成项目最终成功入选,引发各界关注。
为回应各方关切,东软医疗在京举行媒体分享会,就入选项目及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布局情况,向数十家权威媒体进行了分享和说明。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东软医疗董事长刘积仁博士,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发表了主旨演讲。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东软医疗董事长刘积仁博士,
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与媒体对话
以自主创新打破设备垄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会上,刘积仁博士回顾了东软医疗从零开始的创业历程。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大部分医院还在依赖国外的二手CT,因此造成医疗水平和患者健康得不到切实保障。为了不再受制于人,在极其困难的技术和资金条件下,东软毅然投入到国产CT的研发和产业化事业中。1997年,通过不懈的努力与自主创新,中国第一台国产CT终于诞生。它的出现,不仅开创了以PC机代替阵列处理机的技术潮流,引得国外品牌争相仿效,同时还迅速迫使进口产品整体降价达30%,一举驱散了笼罩在国人头顶的垄断阴霾,开启了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的历史篇章。1998年,东软医疗公司成立,中国大型高端医疗设备终于拥有了自主创新品牌。
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东软医疗董事长刘积仁博士介绍东软医疗国家化发展历程
然而,这只是东软医疗奋起赶超的起点。进入21世纪后,伴随国家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东软医疗在市场中的份额越来越大,逐渐具备了与国际厂商一较高下的能力。2000年,东软医疗向土耳其出口第一台CT,正式启动了国际化征程,这也标志着东软医疗代表中国大型高端医疗设备企业正式参与到国际市场的激烈竞逐中。
以技术创新打开国际化市场,推动设备走出国门
近年来,东软医疗通过采用捆绑式CPU、设备与CAD软件结合、面向专科医院推进研发、开发移动(床旁、车载)设备、与国际厂商进行开放式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产品和技术创新水平,推动公司业务不断向全球迈进。到今年,东软医疗的国际化之路已经走过20个年头,东软医疗的产品也已遍及全球110多个国家的9000多家用户,总装机量达30000多台。与此同时,东软医疗还将研发、生产、服务、物流等网络扩展到了世界各地,在海外建立起7个子公司、1个办事处、10个海外服务中心和12个海外物流中心等,以随时响应全球客户的需求。
未来,东软医疗将继续加大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将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础夯筑得更加坚实。沿着“一带一路”,东软医疗的国际化之路将会走得更快、更稳。
深度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中国智造品牌
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以《东软医疗的“一带一路”实践》为题,向媒体阐述了公司近年推行的“丝路计划”及其重点建设的项目情况。
东软医疗首席执行官武少杰介绍“一带一路”实践成果
“丝路计划”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医学影像产品,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含非洲区域国家)提供全面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二是有效整合沿线国家卫生资源,构建完善的医疗健康共同体。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与东软医疗合作的已达50余个,比例超过80%,共计实现了千余装机。
以肯尼亚标杆项目为例,东软医疗作为肯尼亚政府“全民健康覆盖计划”的核心合作伙伴,为肯尼亚定制化的提供了“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集成解决方案”,使医疗诊断服务快速覆盖至肯尼亚的37个郡、约3000万人口,服务了全国总人口数的76%,使得当地民众足不出郡就能享受到及时的诊治,大大提升了肯尼亚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肯尼亚项目,仅仅是东软医疗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项目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些项目,东软医疗真正践行了将“一带一路”倡议由“大写意”变为“工笔画”,在为广大沿线地区民众带去健康福祉的同时,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民心相通。
关于东软医疗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软医疗”)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辽宁沈阳。公司定位于以影像设备为基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全面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业内最完善的九大产品家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数字血管造影机(DSA)、数字X线机(XR)、核医学成像设备(PET/CT)、放射治疗设备(RT)、超声设备(US)、实验室自动化设备(IVD)、NeuCA影像云,以及涵盖放射影像、常规检查、放疗与核医学、临床应用的全面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国际企业,东软医疗的业务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家用户,全球累计装机达30000余台,CT和MRI出口台量连续五年位居中国第一。未来,东软医疗将继续着眼于临床需求,推动医疗设备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让高质量的医疗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和人群。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