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可直接引发糖尿病
病属内分泌系统疾病,但近年研究提示,与人的心理、情绪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些临床观察阐明,糖尿病发作与灾难性事件有关,特别是或常被认为是由情绪激发所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1型糖尿病发病前双亲死亡、家庭破裂等生活事件发生率高,而2型糖尿病经受的灾难性生活事件则更多。有报道47例糖尿病患者中,所有患者在发病前都有重大事件发生,其中79%发生在2年前。许多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性格常有许多特征,如内向、情绪不稳、被动、依赖、幼稚、不安全感、优柔寡断等。上述因素对的出现及其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研究均发现,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事件应激有一定关系。急性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延迟,心理应激后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可出现短暂性血糖增高反应。有报道,在地震、重大火灾等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灾前明显增加。
临床发现,在出现明显的及糖尿病临床症状前,部分患者已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并表现出情感障碍。对糖尿病合并/症状的患者予以抗焦虑和抗抑郁治疗后,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趋于恢正常,血糖也随之下降。这提示负性情感应被视为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精神医学和内分泌学专家达成共识积“郁”成疾。
糖尿病也会引发心理、情绪问题
1.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由于糖尿病没有根治的可能,一旦被确诊,将有可能终身依赖外源胰岛素治疗。患者常有一种愤怒的情绪,加之必须终身控制饮食,更加重了愤怒的心理。
2. 自责内疚的不良情绪有这种情绪的患者以中年人居多,患病不能照顾家庭,常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3.焦虑恐惧的心理有资料显示,63%的糖尿病患者有主观焦虑,42%有焦虑的客观症状。
4.怀疑、拒绝和满不在乎的心理有的糖尿病患者被确诊后,不愿意看到与他人不同,他们拒绝胰岛素治疗和血糖检查,或者放弃计划好的治疗饮食,特别是恋爱中的患者害怕对方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而遭抛弃,有意识地拒绝治疗而发生酮症酸中毒。
5.抗拒治疗的消极心理有此心态的患者1型占3.0%,2型占8.7%。均为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者。他们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
妊娠糖尿病
- 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 2024年糖尿病指南解读 2024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最新指南
-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 女性糖尿病的早期有7大表现 女性患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女性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出现
- 糖尿病的症状的前兆 糖尿病的症状的前兆是什么
-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尿液颜色
- 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高胰岛素血症症状表现
- 请问得了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得了糖尿病的表现
- 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 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症状的早期表现男
- 糖尿病早期症状 青少年糖尿病早期症状
- 1型糖尿病的特点 二型糖尿病的病因大致有两种
- 1型2型糖尿病是什么意思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病因
- 孕期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孕期糖尿病的12大征兆
-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