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病理

糖尿病症状 2017-10-10 13:36糖尿病症状www.tangniaobingw.cn

病的两种病理一、胰岛病理ⅰ型与ⅱ型中病理变化不同。ⅰ型多呈胰岛炎。胰岛数量和β细胞数大减,提示绝对性胰岛素缺乏。ⅱ型中尤其是者早期胰小岛大于正常,β细胞多于正常;呈特殊染色,切片示β细胞颗粒减少。当发生5年以上后, 则胰小岛数、大小及β细胞数均见减少,直至死亡后解剖见几种典型变化。据warren等分析811例各种年龄糖尿病人胰岛病理结果如下:正常33%,透明变性41%,纤维化23%,变性4%及淋巴细胞浸润1%。

胰小岛透明变性者其组织化学呈透明物质染伊红色,分布于β细胞内,为一种糖蛋白。于电镜下其亚微结构性质与淀粉样沉淀物全等,故称为胰岛淀粉样变,可能即为胰淀素。此种病变较多见于40岁以上的ⅱ型病者及得病10年以上者。

纤维化者不论ⅰ型ⅱ型糖尿病者均可呈胰岛纤维化,尤以老年人为多见。在幼年型病者中提示系胰小岛炎后果,终于胰岛完全纤维化,β细胞常<10%。在ⅱ型病例中胰岛纤维化常伴胰腺泡纤维化与胰内血管硬化。

二、基膜增厚的发病机理学说代谢紊乱学说:

从最近研究生化测定,已知此基膜增厚系由于糖蛋白沉积,最明确者为肾小球基膜,也见于肾小球系膜中。肾小球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系膜细胞都能合成此基膜中的物质,在伴有微量白的糖尿病患者中,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动脉肌中层(myomedial)细胞增殖,两者均能合成胶原蛋白ⅳ、连接蛋白和硫酸类肝素蛋白多醣(hs-pg)等细胞外基质(ecm),不仅在数量上较微量白蛋白患者异常增多,且其质量也有改变:在症中的肾小球基膜(gbm)内带负电荷的hs-pg含量明显降低,在冠状动脉中也有类似改变。ecm或gbm中hs-pg的降低导致gbm的负电荷降低,白蛋白易于自gbm漏出,动脉也易于发生硬化。因而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的而且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与高血糖症和生长素旺盛,促使糖化蛋白合成增强,分解减慢有密切关系。

遗传学说:

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可见于糖尿病前期,但此时代谢紊乱尚不明显,故认为由于遗传因素所致。基膜或ecm主要功能为:保持结构完整和抗增殖作用。基膜增厚时,交链度发生改变,加以负电荷降低,通透性增高,小分子蛋白漏出形成微量白蛋白尿,以致蛋白尿和晚期肾脏病变 。并可发生眼底视网膜病变和症。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