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运动别掉入六个误区
长期坚持适宜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体质。患者锻炼的方法很多,掌握每一种运动的窍门更有助于控制好病情。糖友在运动过程中也有一些小细节需要注意,千万别因为急于求成陷入一些误区中,反而对身体不利。
糖尿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1、做有运动(吸入的氧气满足运动时身体氧化的需要),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心率=170-年龄为宜(例如60岁,心率=170-60=110次/分)。但有、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适合此公式,这些人要量力而行,以不出现心慌、、、全身不适为标准。
2、做全身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太极剑、跳舞、扭秧歌,使全身得到锻炼。家务劳动常是以局部运动为主,不能代替全身运动。
3、预防足部损伤,穿有弹性、底稍厚、鞋帮不软不硬的鞋,如运动鞋。要经常检查鞋中是否有异物,及时清理以防受到伤害。
4、不要空腹运动,防止,最好三餐后都要运动,至少于早餐后、晚餐后运动。
5、足部或其他部位受到小伤要及时处理或到医院治疗,不要觉得“没什么”,不要等待,幻想自愈,往往酿成大祸,导致严重、坏疽、截肢。
6、运动时携带血糖仪、血糖试纸、糖类食物、求助卡。以便及时测血糖、捕捉低血糖的瞬间,及时自救,及时寻求别人的帮助。
糖友运动小心六误区
1、空腹运动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早起空腹运动。可是,在患者空腹运动时,体内能量主要靠脂肪进行分解,肌肉还会分解肌糖原以供需要,由此消耗肌肉,造成肝脏负担。所以,糖尿病患者最佳运动时间,应在进食1小时后进行,应避免空腹和注射胰岛素60~90分钟内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糖尿病运动方法和注意事项请返回平台发送关键词运动
2、只要运动就能降低血糖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做运动就可以降血糖,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对于有严重并发症者来说,盲目地运动很有可能加重病情。要随时监测血糖,有计划地做合理的运动。
3、运动不规律
不规律的运动仅有助于运动前一餐餐后血糖的控制,而对其他时间的血糖毫作用,血糖控制也就达不到满意的效果。而规律运动则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血糖。规律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运动能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4、起早运动
在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为自己生理节律而存在的“生物钟”,这个“钟”不能随便被调拨,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也会使体内节律性分泌的激素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血糖波动。所以糖尿病人每天的起床时间不宜早于清晨6点,而且每天起床的时间要基本一致。
5、运动强度过大
高强度的运动,会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会增加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增高,使过氧化脂质分泌增加,氧化应激程度加重,加重并发症。
6、做家务代替运动
有些糖尿病人认为平时做家务,就等于运动。可事实上,做家务虽然具有运动的部分特点,但与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做家务不能满足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调查发现,家庭主妇真正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每天大多不足2小时,而且运动强度都较低。而且在家庭环境中,往往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应因人而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要有一定的运动环境。
妊娠糖尿病
- 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什么
- 2024年糖尿病指南解读 2024年糖尿病诊断标准最新指南
-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 女性糖尿病的早期有7大表现 女性患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女性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出现
- 糖尿病的症状的前兆 糖尿病的症状的前兆是什么
-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表现尿液颜色
- 胰岛素抵抗的表现 高胰岛素血症症状表现
- 请问得了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得了糖尿病的表现
- 糖尿病足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 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症状的早期表现男
- 糖尿病早期症状 青少年糖尿病早期症状
- 1型糖尿病的特点 二型糖尿病的病因大致有两种
- 1型2型糖尿病是什么意思 1型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病因
- 孕期糖尿病的症状表现 孕期糖尿病的12大征兆
-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 糖尿病有什么症状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