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胰岛素的一些疑虑和误解

糖尿病症状 2017-10-10 10:43糖尿病症状www.tangniaobingw.cn

  针对当前病病友对于胰岛素的一些疑虑和误解,提出个人看法以供参考,旨在交流对于胰岛素的认识,推广病人及时使用胰岛素,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水平。

  2型糖尿病不需要用胰岛素

  过去曾长期把2型糖尿病称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不需用胰岛素治疗的观点应予纠正。数十年来临床上按照只采用口服药物治疗的原则的实践结果表明,约有40%的2型糖尿病病人最后还是被迫接受了胰岛素治疗。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废弃了胰岛素依赖型和非依赖型名称。近年研究资料表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除了存在胰岛素抵抗以外,同样存在胰岛素分泌缺陷,早期接受胰岛素治疗,可以使相当多病人的受损胰腺因得到休息而恢功能,停用胰岛素后,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可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目前倾向于主张2型糖尿病接受胰岛素治疗越早,预防各种并发症方面受益越大。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胰岛素的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糖尿病治疗水平的标志。

  用了胰岛素就会像吸毒一样,一辈子离不开

  打上胰岛素有“依赖性”、“会成瘾”,“一辈子离不开了”,有人宁可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也不愿意使用胰岛素,为此错失了应用胰岛素的机会。其实,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最理想的药物之一,应用胰岛素是客观需要,主观上不愿采用胰岛素治疗,就好比主观上不愿患病一样,违背了客观。胰岛素是身体所必须的自然物质,既没有毒性,也不存在依赖和成瘾。急诊或手术等危重病人只需短期应用胰岛素。慢性2型糖尿病病人,如果客观需要,即使终生注射胰岛素也不是成瘾的表现。

  能不用胰岛素最好就不用

  “能不用胰岛素最好就不用”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最新的观点是最好早用胰岛素,但并非每个病人都必须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病人是否须胰岛素治疗,往往取决于病情、医生观点及其有效解释,以及病人的意愿和经济条件、病人对于胰岛素的认识和个人的、家庭的价值观等因素。

  应在口服降糖药物效时再考虑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是经过长久治疗而无效的最后措施”,“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用胰岛素”的观点是一个非常有害的误解。糖尿病被确诊时,糖尿病平均已存在7年之久,胰腺功能已损坏过半,一定程度的、变、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往往已经存在。在已经延误了治疗时机情况下,仍坚持口服降糖药物,直到失效、胰腺功能接近衰竭时才改用胰岛素,无疑,此时并发症已加重,病人的生命质量和预后将受到严重影响。作者认为,提早发现糖尿病,及早采用胰岛素治疗,改变目前普遍晚诊断、晚治疗、治疗不规范、达标率低以及并发症相地多且严重的严峻现实是当前临床上面临的重大挑战。

  胰岛素仅适用于严重病人

  无疑,严重病人应接受胰岛素治疗。但实践证明,胰岛素不仅仅只适用于严重病人。原则上,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等非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未有效控制的病人都是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尤其经口服药物治疗控制不达标、怀孕、手术前后、消瘦、发热、、危重疾病以及应激状态等病人都须接受胰岛素治疗。多数研究证明,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微血管等并发症,而且有利于保护心脑血管。

  注射胰岛素麻烦、很痛、又很贵

  注射胰岛素麻烦、很痛、影响生活质量,又很贵等是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理由。由于胰岛素笔、针尖或泵等器材的改进,目前胰岛素注射较前方便了许多,几乎无感。短效制剂十分便宜,预混或胰岛素类似物制剂虽较贵,但与某些口服药相比,价格也相当。当你认识到胰岛素的优越性以后,就会愉快地接受,并体验到注射胰岛素不麻烦、不痛、不影响生活质量,也不贵。

  用了胰岛素就不必再用其他口服药物

  个别病人或医生主张用了胰岛素就不须再用口服药的观点值得商榷。作者认为,无论在胰岛素替代或补充治疗的病人中,应用了无论哪种胰岛素,仍可以考虑在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物。譬如,在病人联合二甲双胍,或再联合葡萄糖苷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在胰岛素补充治疗方案中、也可联合促泌药,尤其速效促泌药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联合口服降糖药以外,同时联合口服非降糖类药,诸如普利类、沙坦类、他汀类、肠溶阿司匹林和适当补充维生素对于改善糖尿病疗效和预后,预防动脉硬化、心脑血管意外事件都是有益的。

  糖尿病仅仅采取注射胰岛素等降糖措施就足够了

  其实不然,糖尿病治疗除了饮食控制、运动、合理生活方式和建立良好情绪等非药物治疗基础上,重点解决控制空腹和饭后血糖以外,还应对于眼睛、神经、心脏、肾脏、肝脏、微血管和大血管等方面进行定期检查、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及时积极治疗感染、抑郁等负性情绪、消化道功能紊乱等措施也都是必要的。目前认为,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危险性相同,应常规长期口服上文提到的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预防动脉硬化及其并发症。

  接受胰岛素治疗后就不必控制饮食

  注射胰岛素后就能尽情享用美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观点是不妥的。其实,饮食控制始终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随意增加饮食会导致不良后果。有人在增加饮食同时,增加胰岛素量的做法,会因计算的误差而导致发胖或低血糖后果。

  只要是糖尿病,都应该用胰岛素

  接受新鲜事物或消息灵通的糖尿病病人,当听说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优于口服药物后,积极主动要求医生开出胰岛素治疗处方。其实,1型糖尿病必需采用胰岛素治疗以外,2型糖尿病并非人人都需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等非药物措施后,或经口服药物后,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的轻型病人,并非都需要胰岛素治疗。

  注射胰岛素容易引起皮下硬结、脂肪垫

  拒绝胰岛素治疗的另一种担心是顾虑注射胰岛素会引起皮下硬结、脂肪垫。这和注射方法以及含锌和鱼精蛋白的中效和长效制剂吸收差有关。不要在同一点重复注射,要捏起皮肤正确注射在皮下,采用较易吸收的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制剂等措施,皮下硬结和脂肪垫是可以避免的。

  无针注射器优于有针注射器

  少数病人愿意应用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旨在避免注射引起的不乐于忍受的疼痛。作者认为,目前笔芯制剂所用的针头极细,接近无痛,似乎不必一定要采用无针注射器。

  注射胰岛素会使人发胖

  胰岛素具有促进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作用,因此应用胰岛素后,随着营养物质的被充分利用,体重相应会增加。为了避免使用胰岛素后体重的过度增加,联合服用二甲双胍、拜唐平,适当增加运动量,减少胰岛素用量,限制饮食内热量等措施是可以避免过度发胖的。

  胰岛素容易引起低血糖

  低血糖的原因可能和剂量增加过快或过大,注射胰岛素后未能及时进食以及脆性病型等因素有关。此外,传统的短效、中效和长效制剂的低血糖发生率较高,重组速效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危害不亚于高血糖,病人应熟悉低血糖症状,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及时吃一些身上备有的糖块或甜食,是应对可能发生低血糖的必要措施。

  只按当天空腹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

  只按空腹血糖来调节胰岛素用量,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反应或高血糖波动。理想的胰岛素用量的调节应根据早、中、晚三餐前后和睡前血糖监测结果。并根据抽查午夜血糖鉴别早晨空腹高血糖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现象。

  有人因无自觉不适症状,于是长时间不抽查血糖,认为打了胰岛素就万事大吉。实际上,初次注射胰岛素时,首先在逐渐加量情况下力求血糖达标。血糖达标后仍应定期监测,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在合并感染等生病时,或服用糖皮质激素等某些药物或改变生活、饮食习惯时尤其需要通过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

  胰岛素保存温度越低越好

  少数病人把胰岛素制剂放置在冰箱冷冻室内储存,误认为保存胰岛素制剂的温度越低越好。实际上,未开封的胰岛素制剂应该放在摄氏3~5度的冰箱冷藏室内保存,开封使用过的制剂应放在25度以下的阴冷处保存,不宜放在冰箱内保存,一个月内用完,以免失效。

  猪胰汤治疗糖尿病

  个别糖尿病病人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听说已有口服胰岛素制剂,吃猪胰汤治疗糖尿病。其实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在胃肠消化液中因被分解而失去活性。因此,吃动物胰脏是无效的。确实,国际上,有多个国家的药厂曾经或正在研制胰岛素非注射制剂,可惜,迄今并未取得可靠成功。胰岛素口服制剂是大家追求的理想,有望在不久将来得以实现。

  胰岛素泵是最先进的治疗方法

  与常规治疗相比.,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好地模拟人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血糖波动小,达标率高,能较好地防止糖尿病并发症,无疑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最先进方法之一。

  但应用胰岛素泵存在如下缺点或限制:1、须事前接受培训。2、装泵时须住院。3、须由医生指导设置。4、需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经常整治疗方案。5、衣着方面应有预防静电反应的措施。6、X线、CT和MRI等检查前,需把泵取下。7、应定期更换导管、电池、储药器或更改程序。8、稍微不注意可能导致意外低血糖或高血糖。9、应备有胰岛素泵的替代物品,以防胰岛素泵发生故障时及时补充胰岛素。

  胰岛素泵价格昂贵,操作复杂、随时可能发生意外故障等缺点,目前尚难于普及。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