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常见的分类有哪些
在我们身边,许多朋友都饱受胃病的困扰,日常生活中常常出现胃痛的症状。胃病并非天生就有,而是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许多人的胃病源于口腔,经常食用辛辣、生冷的食物,久而久之就会对胃造成伤害,最终导致疼痛。其实,胃病并非难以治疗,只要我们调整饮食习惯,重新规划食谱,胃病自然会得到改善。以下是关于胃炎的分类,供您参考,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急性单纯性胃炎
主要由于浓茶、咖啡、烈酒、调味品等化学物质引发,或是服用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磺胺等,以及食用过冷、过热或粗糙食物等物理因素损伤胃黏膜。微生物感染或细菌毒素也是原因之一。
2.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
多发生在手术、烧伤、休克等应激状态下,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左右。
3.急性化脓性胃炎
主要是由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感染胃壁引起的化脓性疾病。急性胃炎是一种可逆性疾病,通过适当治疗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饮食不当,疾病会转为慢性胃炎。
4.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发生的慢性炎症变化,是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其特点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慢性胃炎的实质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损,最终可能导致固有胃腺萎缩甚至消失。
慢性胃炎的病因多样,包括HP(幽门螺杆菌)慢性持续感染、急性胃炎转化、物理因素(如过热、过冷、过粗糙的食物)、化学因素(如浓茶、咖啡、烈酒等)、长期服用非甾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吸烟等。免疫因素也是慢性胃炎的原因之一。
慢性胃炎主要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包括单纯型、糜烂型和出血型。在我国,较为常见的是B型慢性胃炎,病变主要在胃窦,约90%的病人由Hp感染引起。
5.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这是一种功能性胃病,少数属于轻度器质性病变。患者会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通过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造影、肝胆B超等临床检查,并不能发现胃和其他脏器有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或轻微病变。其病因与胃运动功能障碍、胃十二指肠轻度炎症、精神因素等有关。
了解胃炎的分类后,应及时检查自己是否也患有胃炎,以便尽快到医院诊治。只要进行诊断和治疗,并细心照料胃部,胃炎就会远离我们。注意饮食习惯,从小事做起,成功治疗就在眼前。希望你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