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骨质疏松的患病原理
随着冬季的脚步渐近,老年朋友们在街头行走时愈发小心翼翼。他们害怕因不慎摔倒而导致骨折,这是因为年龄带来的钙质流失让他们的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症。那么,骨质疏松的患病原理究竟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了解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一常见的老年疾病。
目录
1. 正确了解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2. 了解骨质疏松的患病原理
3. 怎样查骨质疏松
4. 骨质疏松的中医调补方法
5. 骨质疏松易患人群有哪些
1. 正确了解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顾名思义,是由于骨骼的质量和密度下降,使得骨骼变得疏松脆弱。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发生骨折后才会出现疼痛和行动不便。调查显示,台湾50岁以上的停经妇女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骨质流失的现象。
要准确诊断骨质疏松,需借助双能量X光吸收测量仪(DXA)检查腰椎及髋骨的骨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的关键在于适量运动、均衡营养、减少服用影响骨质的药物、充足日照等。及时治疗内分泌疾病、男性摄护腺疾病,以及过早停经和长期服用类固醇的患者也应定期接受骨质密度检测。
2. 了解骨质疏松的患病原理
骨质疏松症的患病原理在于骨骼的密度逐渐减小,变得中空、脆弱。当骨骼的承受力低于人体所需时,就容易发生变形和骨折。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后期会出现全身不适、腰酸背痛、驼背、脊椎变形等症状。骨质疏松患者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手腕骨、股骨和脊椎骨。
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停经妇女、切除或服用抑制女性荷尔蒙的药物者、长期卧床缺乏运动者等。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症与“骨痿”相似,其病理机转与肾虚有关。
如何检测骨质疏松?深入了解与应对之道
一、生化检查解读骨骼健康的关键
我们的骨骼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新生骨骼在不断产生,如果出现问题,新生骨骼的产生速度会减缓。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检测人体血液与尿液,了解骨骼状态、骨骼更新速度,从而判断骨骼是否健康。生化检查是检测骨骼健康的必要步骤,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治疗。
二、X线检查普及且易行的检测方式
X线检查是另一种检测骨质疏松的常用方法。虽然它在骨量大量流失时才能看到明显变化,不够灵活和灵敏,但它可以检测其他骨骼疾病,也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
三、骨矿密度测量精准评估骨骼状况
对于骨矿密度的测量,我们可以使用定量CT,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测量皮质骨或松质骨的骨量。超声波测定骨密度和骨强度也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通过这些测量,我们可以准确了解骨骼状况。
骨质疏松的中医调补策略
肝肾阴虚型:表现为腰背酸痛、眩晕耳鸣等症状。应多食用含钙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并多吃蔬果。中医推荐桑葚枸杞饭作为调理食材。
脾肾阳虚型:因饮食寒凉、劳累过度而致。表现为形寒肢冷、腰酸腿痛等症状。需禁食寒冷食物,多吃山药、莲子等。牛奶山药燕麦粥是调理此类型的良好食品。
骨质疏松易患人群有哪些?你需要注意!
骨质疏松的易患人群包括年龄较大者、有家族病史者、体质轻的人等。甲状腺机能亢进、双侧卵巢切除者、营养不良者、缺乏运动者等也较易患骨质疏松。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痉挛药、抗凝血剂等,以及常喝咖啡和茶的人也需要注意。更年期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降低,骨质流失较多,需注意补充雌激素。根据以上标准,如果你觉得自己可能是骨质疏松的“嫌疑人”,应提早预防,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