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折康复训练有什么呢
骨折,尤其是脚后跟骨折,无疑是一场痛苦的经历。人的承重全都依赖于双脚,一旦脚后跟骨折,患者只能卧床,其痛苦可想而知。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后,康复训练成为恢复功能的关键环节。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脚后跟骨折康复训练的相关内容。
目录
骨折后为什么长不好
脚后跟骨折康复训练有什么呢
骨折应该注意什么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骨折的检查
一、骨折后为什么长不好?
人体骨骼拥有强大的再生和修复能力,大部分骨折在一段时间后都能顺利愈合。也有一部分患者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如期愈合,原因多样。患者年龄大、体质差、营养不良都会影响骨骼的修复。伤情严重、局部血液供应差以及骨折部位的特殊性也会导致愈合困难。骨折端有异物嵌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骨质病变等因素也可能导致骨折难以愈合。未能如期愈合的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可能引发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甚至留下终生遗憾。
二、脚后跟骨折康复训练有什么呢?
对于脚后跟骨折的患者,康复训练至关重要。在整复和固定后,应密切观察固定装置如石膏或夹板是否过紧,确保骨折部位的远端血液循环畅通。应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过度肿胀。长期卧床的病人应睡木板床,并注意定时翻身,避免褥疮的产生。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的也应进行肢体运动,以促进血流循环,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三、骨折应该注意什么?
骨折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于颈椎或胸腰部脊柱骨折,应避免揉捏,以防脊髓受压导致高位截瘫或腰脊髓神经受损导致下肢瘫痪。避免刺破血管引起内出血。四肢长骨骨折时,骨折端可能非常锋利,揉捏可能导致出血或神经麻痹。严重的骨折如合并内脏损伤时,揉捏会加重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避免造成骨缺血性坏死。如股骨颈、腕骨骨折后盲目揉捏可能导致骨缺血性坏死。
当骨折发生时,内部肌肉出血是常见的后果。这时,揉捏受伤部位只会加重肌肉和血管的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引发局部肌肉缺血,甚至导致神经功能丧失。如果不及时处理,肢体可能会面临坏死风险,最严重的后果可能发展为挤压综合征,从而危及生命。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策略:
1. 肿胀:
外伤后,肿胀会在局部出现,通常在72小时后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面对肿胀,应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平面,同时施以冰敷,以促进肿胀的消退。
2. 石膏压迫:
对于简单骨折,在进行手法复位和石膏固定后,由于肢体肿胀逐渐加重,可能会出现石膏压迫。这会导致肢体末端如手指、脚趾等部位出现明显肿胀、淤青、麻木等症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减压,避免肢体受压坏死。
3. 关节僵硬:
长时间固定的患肢可能导致静脉和淋巴回流不畅,关节腔中发生浆液纤维性渗出和纤维蛋白沉积,致使关节活动障碍。这是骨折和关节损伤的常见并发症。要预防和治疗关节僵硬,应及时拆除固定并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4. 肌肉萎缩:
肢体固定或缺乏运动都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预防肌肉萎缩的方法包括肌肉的主动搜索,如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如果关节被固定,可以选择进行等长收缩的锻炼。
5. 坠积性肺炎:
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特别是大臂粉碎性骨折、年老体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患者,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有时可能因此危及患者生命。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6. 褥疮:
长期卧床的患者,身体骨突起处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形成褥疮。常见部位包括髂骨部、臀部、足跟部。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骨盆或下肢骨折的患者。下肢长时间制动,加之损伤导致的血液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形成。为预防其发生,应加强活动锻炼,同时使用弹力袜、足底静脉泵等设备。
骨折的检查方法:
1. X线检查:
所有疑似骨折的患者都应常规接受X线拍片检查。这一方法可显示临床上难以察觉的骨折类型,如不完全性骨折、深部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撕脱性骨折等。即使对于临床上已明显表现为骨折的患者,X线检查仍是必要的,有助于了解骨折的具体情况和类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2. CT检查:
对于骨折情况不明确、可能压迫脊髓神经根的脊柱骨折以及复杂骨折的患者,CT检查是理想的选择。三维CT重建能够直观便捷地进行骨折分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很大帮助。
3. MRI检查:
虽然显示骨折线不如CT检查,但MRI检查在显示脊髓神经根及软组织损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查。
以上内容充分阐述了骨折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处理策略以及检查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骨折的相关知识,以期及早发现、正确处理,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