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吃什么可以降呢
血糖高,已成为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尤为常见。那么,面对血糖升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聊聊那些能助我们降低血糖的食物与吃法。
目录
血糖高是怎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危害有多大?冬季如何预防血糖波动?血糖高是否等于糖尿病?为您解答这一系列疑问。
一、血糖高是怎么造成的?
血糖高有多种原因,包括摄入过多高糖食物、肥胖、精神压力过大等。某些药物如强的松等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现象以及饮酒也可能影响血糖水平。当发现自己有头晕、口渴、食量增加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二、血糖高吃什么可以降呢?
黑木耳富含木耳多糖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其中木耳多糖具有降糖作用。黑木耳可炒食或炖汤,是理想的降糖食材。推荐吃法:黑木耳炒海米,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魔芋是一种低热能、高纤维素食物,能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其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具有很好的降糖效果。推荐吃法:魔芋炒制,简单美味,既能增加饱腹感,又能减轻饥饿感和体重。
苦瓜被古代文献记载为可治疗“消渴”的食材,现代研究发现苦瓜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推荐吃法:苦瓜炒肉末,既美味又健康。
除了以上食材,还有许多蔬菜如南瓜、芹菜等都具有帮助降低血糖的作用。血糖高的朋友们可以尝试多吃这些蔬菜。但饮食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三、长期血糖高有什么危害?
长期血糖高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高血糖的判断标准为空腹3.9-6.1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不超过7.8毫摩尔/升。若超过这些标准,即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或餐后两小时两次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那么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长期的血糖波动可能导致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损害,增加心血管疾病、肾病等疾病的风险。保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
面对血糖高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降低血糖。黑木耳、魔芋、苦瓜等食材都是很好的选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血糖波动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关注血糖健康,为健康护航!二、长期高血糖的危害深远且多样
高血糖不仅会导致机体脱水及高渗状态,引发“高渗性昏迷”,还会使全身疲乏无力。这是因为胰岛素缺乏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燃烧产生能量,使得细胞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高血糖状态下,葡萄糖的利用不佳,机体只能分解脂肪、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代谢紊乱也在高血糖状态下发生,包括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紊乱,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高渗性昏迷主要由过高的血糖引起,有时血糖值可达500600mg/d1,导致脑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脱水,进而引发昏迷。
长期高血糖还会对血管和神经造成慢性损伤,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坏死等慢性症状的发生与发展。高血糖患者的葡萄糖随尿排出时,会带走一定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在冬季,血糖容易升高的原因多样。寒冷刺激会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泌,从而使血糖升高。冬季人们的食欲增加,加上户外运动减少,都会使血糖不知不觉升高。糖尿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下降,感冒或其他疾病会使血糖难以控制。
为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饮食调整,制定合理的食谱,控制每天的总热量摄入。可以选择多糖食物如谷物、荞麦等作为热量来源,避免单糖食品如白糖、果汁等。坚持适当的运动也是降糖的有效方法。冬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不宜早起户外运动,以防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可选择早晚饭后1小时进行户外运动。患者需密切监测血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血糖高并不总是意味着糖尿病的降临
当我们谈论血糖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却常常伴随着血糖升高的症状。在临床诊断上,糖尿病的确是以高血糖为重要标准,这通常通过检测空腹血糖值和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值来确定。如果两次测试结果均超过正常血糖值,那么就需要警惕,可能已身处糖尿病的阴影之中。
除了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还有许多早期不易察觉的迹象。例如,身体疲乏无力、容易感染、皮肤感觉异常、视力障碍以及性功能障碍等。这些早期症状对于及时发现糖尿病至关重要。
大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疾病初期会出现无力的症状,这是因为血糖无法进入细胞,导致细胞缺乏能量。而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使得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到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侵袭,如皮肤疖肿、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胃肠道炎症等。由于白细胞功能下降,这些感染性疾病更难控制,治疗起来更为棘手。
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如麻木感、蚁走感、针刺痛和瘙痒等。高血糖也会对眼睛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视力减退、黑甚至失明。而对于男性来说,糖尿病可能引发阳痿等性功能障碍;女性则可能出现性冷淡、月经失调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2型糖尿病常常伴随着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因此可能同时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及高血液粘稠度等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该密切监测血糖,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及时进行治疗。
尽管血糖高并不总是意味着糖尿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如有疑虑或出现异常症状,应尽快就医检查,以确保身体健康。注意预防感冒等感染疾病的发生,以防病情加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防寒保暖和足部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