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哮喘病怎么治比较好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现实是,生活中总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比如小儿哮喘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却会给孩子带来诸多困扰,严重时甚至威胁生命。那么,如何治疗小儿哮喘病呢?让我们深入了解一番。
目录
一、儿童哮喘的危害
哮喘对儿童的影响深远,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影响智力与学习。长期不治疗或治疗不当的哮喘,有可能成为终身疾病。部门及医疗机构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对哮喘危害的认识。
二、小孩哮喘病怎么治比较好
1. 药物使用:针对哮喘症状,应至少使用两周的支气管扩张药物。针对儿童,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吸入性治疗是常见方法,药物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剂量小、副作用少。
2. 病情判断:如果孩子在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表现为症状缓解,那么治疗效果良好。
三、哮喘的分型
中医将哮喘分为寒哮、热哮两大类。寒哮表现为畏寒、流清鼻涕等,热哮则表现为面红耳赤、发热出汗等。还有外寒内热型和肺实肾虚型等。现代医学则根据哮喘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四、小儿哮喘病因及诊断鉴别
了解小儿哮喘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家长需密切关注孩子的呼吸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小儿哮喘病,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小儿哮喘的奥秘及其诊断鉴别
世界各地哮喘的发病率在人群中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接近三百倍的波动,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这可能与遗传基因、年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种族差异、工业化进程、城市化发展、室内装修水平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哮喘的诱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过敏因素。过敏物质大致分为三类:引发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吸入物,以及食物。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可引发特异性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从而导致喘息。尘螨、屋尘、霉菌等吸入物也是重要的过敏源。食物中的异体蛋白质如牛奶、鸡蛋、鱼虾等也是常见的过敏源。
除了过敏因素,还有一些非特异性刺激物如灰尘、烟、气味等也可以刺激支气管粘膜,引起反射性咳嗽和支气管痉挛。气候因素、精神因素以及遗传因素也是哮喘的诱因。儿童患者往往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情绪波动也可能引发哮喘。遗传因素在哮喘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有哮喘家族史的儿童患病风险更高。运动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剧烈而持久的运动后最容易引发哮喘。还有一些药物可能引起哮喘,如阿斯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和一些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那么如何诊断小儿哮喘呢?详细询问病史是关键,了解发病诱因、发病次数、持续时间、时间规律及季节性等信息,再结合患儿发作时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呼气相延长及闻及呼气相哮鸣音等体征,诊断并不困难。肺通气功能检查、气道反应性测定或支气管扩张试验以及皮肤变应原试验等也可以辅助诊断。
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年龄小于三岁、哮喘发作次数、发作时双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和呼气相延长、具有特应性体质以及父母有哮喘病等过敏性史等条件。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即可诊断为哮喘。对于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可考虑给予治疗性诊断。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对于年龄达到或超过3岁的儿童,如果出现反复喘息,且与某种过敏原或刺激因素有关的,可初步考虑为哮喘。在发作时,双肺可以听到呼气相为主的喘鸣音,呼气相明显延长。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症状显著缓解。除此之外,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对于各年龄组疑似哮喘且肺部有哮鸣音的儿童,可进行支气管扩张试验。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β2受体激动药的气雾剂或溶液进行雾化吸入。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皮射肾上腺素。完成试验后15分钟,如果喘息明显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或者FEV1改善达到或超过15%,那么可阳性诊断为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诊断标准:如果孩子的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一个月,经常在夜间或清晨加剧,咳嗽与刺激性气味、气候变化、运动等有关,且没有感染迹象,或者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就有可能是CVA。孩子如果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变应原皮试阳性,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扩张试验阳性等,也可以辅助诊断。治疗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可使咳嗽发作得到缓解。
哮喘的分期及严重度分级: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在急性发作期,孩子会出现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的突然发生或加重。而在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消失,肺功能恢复到发作前的水平,并持续4周以上。
对哮喘患者的病情评价分为两部分:非急性发作期的总评价和急性发作时的严重程度评价。在评价病情时,需要考虑孩子的症状频率、严重程度、需要使用的药物和肺功能情况。对于已经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孩子,还需要根据目前的表现和治疗方案的综合情况进行分级,以判断病情的控制情况,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
除了哮喘,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可能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等症状。在建立哮喘诊断的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例如心源性哮喘、肺结核、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和气道异物等。在鉴别这些疾病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因素。对于难以鉴别的患者,可以雾化吸入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以缓解症状,并进一步检查。胃-食管反流(GOR):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下端的感受器,导致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这种反流可能是慢性咳嗽的唯一或主要原因。患者可能会感到胃灼热、上腹饱胀,但75%的患者并无典型的反流症状,仅仅表现为慢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或PEF变异率小于15%,抗哮喘治疗效果不明显。通过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可以诊断出食管反流的迹象。一旦进行抗反流治疗,若效果明显,便可确认诊断。
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患者常有鼻炎、鼻窦炎病史,感到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检查可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呈现鹅卵石样观。鼻窦片或鼻窦CT会显示鼻窦黏膜增厚超过6mm,窦腔模糊不清或有液平。经过鼻吸入糖皮质激素、鼻血管收缩剂以及鼻窦炎加用抗生素等治疗,咳嗽症状会得到缓解。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关于EB是独立疾病还是哮喘早期表现尚未明确。肺部检查如X光、肺通气功能等通常无异常,但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会超过3%。口服或吸入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
过敏性肺泡炎:因吸入有机粉尘等变应原导致的肺肉芽肿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呼吸困难。胸部X线检查虽无特异性,但可见双下肺浸润性改变和肺弥散功能下降。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阴性,PEF变异率正常。在特殊环境或职业接触史的情况下,血清中相应变应原特异性抗体阳性可以帮助诊断。
弥漫性细支气管炎:这是一种累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的弥漫性疾病,可能由吸入性损伤、感染、药物等引起。患者常表现为持续的咳嗽、咳痰、喘息和气促。双肺可听到广泛的哮鸣音和捻发音。支气管扩张试验阴性或PEF变异率小于15%,平喘治疗效果不明显。
癔症(歇斯底里):这是一种由大脑皮质暂时性功能失调引起的功能性疾病,常见于女性,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精神和(或)躯体方面的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作性的“气促”或“气喘”,在受精神刺激后发病。家人的过度关心或紧张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发作时肺部无异常体征,胸片等检查无异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或PEF变异率小于15%,可经暗示治疗缓解。
支气管扩张症:在继发感染时,由于支气管扩张处分泌物增加及堵塞,也可能出现哮喘样呼吸困难及听到哮鸣音。可以根据既往的严重肺部感染、反复肺不张及咳出大量脓痰的病史进行鉴别。必要时,可以通过胸部X线片、支气管造影或CT检查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