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罐头食品制程媲先进国家 专家说分明
台湾罐头食品工业同业公会及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的食品专家,透过「罐头食品/罐装液态营养品安全宣导影片」,解说罐头食品制造、查验与品质判断,建议民众借由「眼观、鼻闻、口尝」3步骤,自我判断罐头食品的品质。
罐头食品真空灭菌 助长时间保存
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廖启成说明「台湾的罐头食品制造流程是跟先进国家在同一个等级的,罐头食品必须符合三项原则密闭、高温杀菌与可以室温保存,借由密闭与高温灭菌两大技术,让罐头创造了一个微生物无法繁殖的条件,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就可以长时间(2~3年)的室温保存,不会腐败。
罐头食品的加工制造须经过高标准且严谨的把关过程。,从仪器设备到操作人员都需有专业查验与证照;,从原料到成品出厂也经过层层的品管查验;杀菌条件的设计必须经过第三方专业机构的验证、并符合GHP法规。
罐头食品加工制造及品管的两大重点。高温灭菌是把食品封装在密闭的马口铁罐、玻璃罐、铝罐或软材质容器内,于封装前或封装后施行高温杀菌,经过80℃至近130℃高温灭菌,将有害的微生物消灭,使食品能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另,为确保罐头食品的密闭环境,卷封包材必须完整,使外界的微生物无法入侵,避免食品受到外界的污染,罐头食品制造完成、出厂前,必须通过单罐及整箱的电脑检测,透过精密的仪器进行曲面及声音检测,确认罐头食品处于真空状态。」
罐头食品查验 保障消费者
罐头食品的查验由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到工厂进行高温杀菌条件的确认,以确保使用合适且足够的高温灭菌条件,灭完菌的罐头则须进行真空密闭状态的检测,并经过十天37 ℃保温试验检查合格,开罐确认产品的各项品质,包含感官评测、重量、pH值等,均在标准范围内。
罐头食品是相当高标准、高门槛的制造技术,且马口铁罐的不透光性和密封性,完全隔绝环境因子的密闭系统,避免食品因光、氧气、湿气而劣变,食品贮存的稳定度优于其他很多包装材质,且维他命C 与营养素的保存率均相当高。
严格品管及制程检验 确保品质
台湾罐头食品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冠翰说明「罐头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及包材的筛选到杀菌设备,包含热分布、热穿透等26道以上的严格品管及制程检验来确保罐头食品的品质。在仓储及运送过程中也要避免高温、高湿或碰撞以致影响品质。,一般罐头容器的包装都很坚固,消费者无须过度担心。以营养品为例,透过三步骤「眼观、鼻闻、口尝」,让大家可以吃得安心又健康。」
「眼观、鼻闻、口尝」3步骤 助民众判断
以营养品为例,选购产品时须注意保存期限及外观是否有「膨胀、凹陷、生锈、密封不完整或开罐处拉环突起」等现象。这些状况通常是因为『高温、高湿或碰撞』导致罐体真空破坏而让气体及微生物趁隙进入,于是产生变质、变酸、结块。若眼观后发现这些状况,则建议不要食用。如果看到类似鸡汤的浮油,是因为营养品中的蛋白质含量低,加上室内外温差大所产生的现象,不须担心请安心食用。
变质的营养品一般会产酸,也就是臭酸的味道;打开罐头后,发现这种状况不建议食用。口尝罐头打开后,除『眼观』、『鼻闻』外,请先小口品尝,确认无异再食用。特别是对老人家、病患或是孩童,事前『口尝』非常重要。
台湾罐头食品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冠翰表示,台湾生产的罐头食品经过严谨加工、多项品管、并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良产品,再加上台湾在地生产免除了长途运送、保存的风险,只要在选用前透过眼观、鼻闻、口尝三步骤,人人都可以享用更安心、更安全、更健康的台湾罐头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