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这座桥」 解开叶绿体运作之谜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李秀敏特聘研究员的团队,历时七年,用创新方法找到能让蛋白质穿越叶绿体外围双层膜的桥梁信道,并将其命名为TIC236,成功破解叶绿体运作之谜。此研究成果有助掌握叶绿体的构造,进而了解植物的演化史。研究论文已于日前登上知名国际期刊《自然》(Nature),并获专文推荐。
植物细胞是城市「城市农园」叶绿体供能量
李秀敏形容,如果把植物的细胞看成是一座城市,细胞中的叶绿体就像是「城市农园」,专责生产食物。而农园里所需的工人,就是来自城市各处的蛋白质。,叶绿体外围的双层膜,就像是农场周围的两道墙,中间还有一条护城河。
TIC236扮桥梁 助蛋白质开工
本次研究即发现,在两道围墙间搭建起一座链接桥梁(TIC236),才能让蛋白质顺利进入叶绿体内部「工作」。李秀敏说,若是没有TIC236让蛋白质通过,不仅叶绿体会「缺工」,植物也会在胚胎发育阶段即死亡。
探索叶绿体演化 不同细菌的祖先由TIC236追细菌祖先
本研究发现不仅解开叶绿体运作机制,更意外发现,TIC236是由蓝绿菌的一个类似蛋白演化而来,对叶绿体的「身世」提供一条有利的线索。在生物演化史中,某个远古蓝绿菌,被其他单细胞生物吞噬,逐渐演化为现今植物中的叶绿体,改变了整个地球的生态。本次研究将有利于探索叶绿体是由何种蓝绿菌演化而来,找到它的「祖先」。
蛋白质运输靠叶绿体搭桥
研究发现的桥梁连接方式,能进一步了解蛋白质进入胞器的不同方式。因为在细胞中,充满各种胞器,运用不同方式让蛋白质进入其中。例如粒线体是将外围双膜在部分地方紧紧贴近,让护城河消失,以利蛋白质进入,而本研究则发现,叶绿体是透过搭建桥梁串接双膜,让蛋白质通过。由此不同的运输方式可推断,叶绿体和粒线体有着各自不同的细菌祖先。
突破研究困难 登顶尖期刊
李秀敏表示,过去研究难以对叶绿体外围的双膜有精确的分析,是因为叶绿体内部含有大量的叶绿饼,其成份会干扰质谱仪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突破材料取得的困难,从与叶绿体相似、却没有叶绿饼的白色体切入,终于找到蛋白质穿越叶绿体外围双膜的链接桥梁,顺利登上顶尖期刊《自然》。
加入【健康医疗网】,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healthnews 该文章《光合作用的「这座桥」 解开叶绿体运作之谜》由网友『怪我心窄』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