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质有什么具体的生理表现 湿热质怎么调理好
健康知识 2023-05-29 15:48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湿热质人面对的可是两个麻烦,是体内的热气使皮肤容易生疮长痘,是淤积在皮肤中的湿气使痘痘不容易痊愈。湿热质人面对的可是两个麻烦,是体内的热气使皮肤容易生疮长痘。是淤积在皮肤中的湿气使痘痘不容易痊愈。别小看了湿热,“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这是说湿热可能阴气抽筋或者四肢无力。
一、湿热质的表现
(一)湿热体质的表现
1、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2、型体特征形体偏胖或消瘦。
3、面部,发黄发暗,面部油腻。
4、唇红齿黄、牙齿黄、牙龈红、口唇红。
5、皮肤易生痤疮,发红、脓疱。
6、口干、口臭、口苦、汗味大、体味大。
7、大便燥结或粘滞不爽,异味特别大,臭秽难闻。小便黄赤、颜色很深。
8、男性多有阴囊潮湿;女性常有白带多,色黄,外阴经常瘙痒。
9、舌像舌红苔黄。舌质红,舌苔黄厚。
10、心理特征性情急燥、容易发怒。
11、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石淋、热淋等病。
12、适应能力不能耐受湿热环境;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13、湿热体质容易生病。脂溢性脱发、痤疮、体味、淋证;泌尿道感染,带下病、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
14、皮肤特别容易生脓肿疮疡、容易得癣症皮癣、脚癣、体癣、黄疸。还有对肝胆的感染性疾患。
15、这种体质的人特别容易出现筋骨肌肉的疲劳,易腰酸背痛、浑身疼的难受。
(二)湿热体质的病因
1、先天禀赋
2、嗜烟酒、常熬夜
日久会出现牙齿黑,舌苔黄腻,满嘴口气,身上味道也大。长期带下色黄,下体异味很大,白带多黄。
3、滋补不当
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催生或者加重湿热体质。
4、肝郁气滞
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5、环境
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如广东。亚健康状态多见湿热体质。
(三)导致湿热体质的原因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而湿热体质便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一种状态。湿热除了跟先天的遗传、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相关,其还可能跟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相关。那么湿热体质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在临床上,湿热体质的症状是什么?湿热体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跟糖尿病网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湿热质的成因和先天遗传、长期居住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平时喜欢吃油腻甜食,或者长年喝酒导致湿热蕴藏在体内等有关。湿热体质形成原因熬夜、吸烟、喝酒;滋补不当;长期情绪压抑;肝炎病毒携带者;长期在湿热环境下生活。易患上痤疮、带下病、泌尿病、皮肤病、癣病、肝胆病、筋骨疲劳、脂溢性皮炎、膀胱炎、肾盂肾炎、黄疸等。 湿热体质的原因具体如下。
1、先天禀赋。
2、嗜烟酒的,经常熬夜的,这种人外形不好看牙齿黑,舌苔黄腻,满嘴口气,身上味道也大。长期带下色黄,下体异味很大,白带多黄。如果你抽烟喝酒 又熬夜,那你注定是个湿热体质。注定你的外形不好看烟熏火燎的面容,说话像唐老鸭一样,口唇乌,一开口,牙齿是黑的,舌苔黄腻;满嘴的口气,甚至身上的 味道也很大。
什么原因导致湿热体质
3、滋补不当,如吃很多银耳燕窝冬虫夏草。乌鸡白凤丸等,这样的滋补不当,滋补过度会促生或者加重这种体质。
4、长期情绪压抑,借酒浇愁。
5、肝炎病毒携带,肝胆是薄弱环节,肝胆疏泄不好,很多发现肝经胆腑等的症状。
6、长期生活在湿热环境下,比如广东。亚健康状态特别多见于湿热体质。
二、湿热质的调理
(一)湿热体质的调理方法
1、截断滋生湿热的源头
不要再生湿热了,清热利湿,就是保证二便畅通,大便不要不利,不要粘滞,小便颜色淡一些,不要老是那么黄黄的,一看到小便黄就要喝水。
2、饮食上调理
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药少吃、少喝酒,所有食物中湿热之性最大的莫过于酒。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方面要清淡祛湿。再特别告知的就是戒除烟酒。有的人不演绎放弃这种生活方式,那你就得承担这种后果,“病是自家生”
祛湿食物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
3、控制生活起居
忌讳熬夜,熬夜会增加湿热。因为熬夜伤肝胆,会非常影响肝胆之气的升发,容易生湿热。
尽量地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或居住。比如你是个痰湿体质或者是恶体质,买房子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低层,不然房子如果阴暗潮湿的话会加重你的湿热体质的。
(二)湿热体质饮食调理
饮食以清淡为上,宜食用清热化湿的食品,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不宜膏粱肥厚。
主食,可选用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蚕豆、绿豆。肉食,可选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鸭肉、鲤鱼、兔肉、鲫鱼、田螺、泥鳅等。蔬菜,可选用富含有机酸、微量元素的食物,冬瓜、丝瓜、葫芦、苦瓜、黄瓜、白菜、芹菜、荠菜、卷心菜、莴笋、莲藕、空心菜、萝卜、豆角、绿豆芽、苋菜、芥蓝、竹笋、紫菜、海带、四季豆等都可以常吃。水果,可选用哈密瓜、枇杷、橙子、梨、马蹄等。
专家建议用清热利湿,肝胆疏达,保障二便畅通;忌熬夜,避免在湿热环境下生活,衣服要穿天然棉麻内衣,冬季不能大量进补;少吃甜食、辛辣、肥甘厚味 食物,戒烟、酒,冬季不能大量进补。
(三)湿热体质吃什么好
1、鲫鱼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马齿苋具有清热祛湿、散血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急性肠炎、痢疾、尿血、小便热淋、黄疸、牙龈炎等病症。
3、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
4、绿豆绿豆具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消暑解渴的功效,多喝绿豆汤有利于排毒、消肿,不过煮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有机酸、维生素受到破坏而降低作用。
5、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6、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小便不利、消渴引饮以及水气浮肿喘满等病症。
7、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
8、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等功效,适用于暑湿吐泻,脾虚呕吐、食少便溏、泄泻水肿、赤白带下等病症。
(四)湿热体质的调理
1、润燥黄豆肉排汤
黄豆(大豆)100克,肉排骨250克。黄豆略先浸15分钟,肉排骨洗净后用少许盐腌搽半小时,然后斩开放入煲中,加入黄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时,拭豆稔即汤成,食饮随意,全家适用。此汤有除湿热、祛湿气、肠胃燥结、解毒、治疗脚气、湿痹等功效。黄豆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等,少食长食有益,多食则令人肥胖。
2、灯心花猪展汤
灯心花五至八扎、马蹄十粒、红萝卜一个、猪展半斤、白米一两。将灯心花洗净,备用。马蹄洗净,去皮或不去皮均可,但不去皮者功效更佳。红萝卜洗净,去皮,切厚件,猪展洗净,飞水。将清水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继续煲两小时,加盐调味。
3、鲜荷叶绿豆乳鸽汤
干荷叶一角、绿豆四两、乳鸽一只、陈皮一角、盐少许。将乳鸽洗净,去毛及内脏。绿豆、陈皮浸透、洗净,荷叶洗净。将清水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乳鸽、绿豆及陈皮放入瓦煲内,继续用大火煮开,用中火煲两小时。放入荷叶,加盐调味,即可。
4、芦荟苦瓜排骨汤
芦荟新鲜叶片两片、小排骨半斤、灯心花四至六扎、苦瓜一个、盐少许。将芦荟洗净,去皮,切件,备用。苦瓜洗净,去瓤,切块备用,灯心花洗净,排骨选用油少者,去油脂,洗净。将清水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改用文火煲两小时。
5、木棉花灯心花白鲫鱼汤
木棉花五钱、灯心花一两、冬瓜一斤、陈皮一角、白鲫鱼一条、姜两片、油、盐各少许。木棉花、灯心花和陈皮浸洗净备用。冬瓜保留皮、瓤、仁,洗净,切块。白鲫鱼,洗净,去鱼鳃、鱼鳞、肠脏……以姜、油起锅下白鲫鱼,煎至表面微黄色。瓦煲内加清水,用猛火煮沸后,放入材料,至水沸腾,改中火煲至冬瓜熟透、鲫鱼出味,加盐调味即可。
6、红萝卜雪耳螺头汤
红萝卜一条、雪耳半两、螺头六两、猪瘦肉半斤、蜜枣三粒、盐少许。红萝卜去皮,切块,洗净。雪耳浸泡,去除根蒂部硬节,撕成小朵,洗净。猪瘦肉及螺头洗净,飞水,蜜枣洗净。将清水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改用文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
7、鸡骨草煲田螺
鸡骨草二两、田螺半斤。用清水养田螺一至两天,勤换水去除污泥。斩去少许田螺尾,鸡骨草洗净。将清水放入瓦煲内,煮沸后加入以上用料,改用文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
(五)预防湿热的方法
1.日常保健
湿热证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饮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少喝酒(湿热之性最大)。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清淡祛湿。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的食物。多食祛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
2.食疗
(1)材料乳鸽、山药、茯苓、枸杞、桂圆、莲子、红枣、薏苡仁。做法老火炖3个小时。功效养心、健脾、补肾、益气、祛湿。
(2)材料板蓝根、猪腱、姜1片、蜜枣半粒。做法清洗猪腱(即猪前小腿的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板蓝根片,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保温至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3)材料土茯苓、水蛇仔、红枣两粒、姜1片。做法水蛇当刂好切段,洗干净,飞水(用热水稍微煮一下)待用。然后把土茯苓刮皮、切片。再把红枣、姜片、水蛇段和土茯苓片全部放入炖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4)材料鲜桑叶、猪腱肉、蜜枣半粒、姜2片。做法清洗猪腱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鲜桑叶,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5)配料鲤鱼1条,鲜竹笋,西瓜皮,眉豆,生姜、红枣各适量。特色:祛湿降浊,健脾利水。适用于身重困倦、小便短少;及高血压有湿热脾虚证候者。竹笋是一种低脂、低糖、多纤维素的食品,具有促进肠道蠕动、助消化、防治便秘之功效,也有防癌的作用。操作竹笋削去硬壳,再削老皮,横切片,水浸1天;鲤鱼去鳃、内脏、不去鳞,洗净略煎黄;眉豆、西瓜皮、生姜、红枣(去核)洗净。把全部材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堡2小时,加精盐调味供用。
(6)配料中大泥鳅,鸡胸脯肉,猪小排骨,玉米须,葱1根,生姜数片。盐少许,麻油数滴。泥鳅味甘性平,可补中益肾,可祛湿消渴;玉米须味甘性平,可平肝清热,可利尿祛湿。与猪小排骨、鸡胸脯合炖,对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疔疮热毒、高血压、黄疸肝炎等有一定疗效。操作:将泥鳅剪开腹部,洗净,用沸水氽过,捞起,沥干。猪小排骨斩块,装入砂锅,上置泥鳅。放入姜、葱,加入适量沸水;玉米须用纱布扎紧,也置入砂锅内。用文火煲至五六成熟时,放入鸡胸脯肉丝,继续煲至熟烂为度。食用时除去姜、葱、玉米须,加入盐、麻油调味。
(7)配料黄豆(大豆),肉排骨。此汤有除湿热、祛湿气、肠胃燥结、解毒、治疗脚气、湿痹等功效。黄豆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等,少食长食有益,多食则令人肥胖。操作黄豆先浸15分钟,肉排骨洗净后用少许盐腌搽半小时,然后斩开放入煲中,加入黄豆、水4至5碗,文火煲至2小时,豆稔即汤成。
(8)配料白茅根、玉米须、红枣、猪小肚。此汤可祛湿消肿。操作:将猪小肚洗净切块,用盐、生粉拌擦,再冲洗干净。先放入开水锅煮15分钟,取出在清水中冲洗。红枣去核后,与白茅根、玉米须一起洗净,用清水稍浸泡片刻,再与猪小肚一起放入瓦罐内,加入清水8碗左右。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2个小时,可加入适量食盐和少量生油。
(9)材料淡菜(洗净),淮山药,肇芡实,山斑鱼约(用隔渣袋包好)。制法清水适量,煲约3小时,调味食用。功效清肺热,除痰火,利尿去湿。适应证肺脏燥热,口淡舌白,喉痒,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
(10)材料大豆芽菜,节瓜1个,沙丁鱼(或大眼鸡鱼),生姜。制法清水适量,煲约1小时,调味饮用。功效清热解湿,预防喉炎。适应证身体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
(11)材料老黄瓜约(去核囊)陈皮,粳米,鲜鸭肾2个(先出水)。制法清水适量,煲约3小时,调味饮用。
(12)材料节瓜约,生薏米,淡菜(洗净),陈皮。即节瓜薏米淡菜汤,功效清暑利湿,健脾开胃。适应症精神困倦,小便不畅等。制法适量清水,煲约1小时半,调味饮用。
(13)平安茶可温和去湿、解热、消滞、滑大便。方药绵茵陈,川忍冬,川加皮,夏枯草,藿香,甘草,谷芽。做法3碗半水煎至1大碗服用,具有去湿消滞、清热、平肝等作用。
湿热质(文健康无忧网)
(六)湿热体质的治疗
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
1、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1)六一散 成分滑石、甘草。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2)三仁汤 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平胃散 成分苍术、厚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2、热重
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1)连朴饮 成分制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功效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2)茵陈蒿汤 成分茵陈蒿、栀子、大黄。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3)葛根芩连汤 成分葛根、黄连、黄芩、炙甘草。功效清泄里热,解肌散邪。
在化湿或清热的总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中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参、白藓皮等;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如果以上关于湿热质的表现 湿热质的调理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