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忘了创伤,创伤却不想忘了我」-心灵的伤,身体会记住
「创伤使我们不断面对自己的脆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酷,
但也使我们面对自己卓越的韧性。」
我们会如何描述受到创伤的人,「神经过敏」「想不开」「自怨自艾」「沉迷往事」?仿佛只要学会正向思考、仿佛只要有意志及勇气、仿佛有了爱及陪伴,人就应该要能战胜创伤,而被困在创伤中的人,若不是性格太软弱,就是意在博取同情。
,创伤后压力症(PTSD)不但存在,而且还是一连串真实的生理变化,不受理性及意志控制。创伤会刻在我们的大脑回路上、警报系统里、身体感觉中,身心俱裂的那一刻结束了,却在记忆和神经系统中不受控制地反复播放,不但压垮我们正常生活的能力,更撕裂我们对于外界以及自己的信任。
事实是,把受创者困在受苦深渊的,不仅是创伤本身,还有人类演化出来原本应用来自保的种种本能、防卫机制。
本身作者贝塞尔?范德寇为精神科医生,也是研究创伤的先驱。他结合了最近几十年心理创伤领域的惊人进展及三十多年治疗创伤患者的临床经验,提出对于创伤的全新理解。我们得以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清创伤是如何重塑我们的大脑——正常的记忆处理历程因过大的威胁而崩解,时间冻结了,危险仿佛永远不会结束。于是杏仁核随时发出警报,压力荷尔蒙因而大量分泌,睡眠节奏、免疫系统不停受到冲击。即使受创者想要摆脱创伤向前走,努力忽略排山倒海的情绪,但脑中负责保命的部分,却日复一日拖着身体回到千疮百孔的过去。
面对外人所加诸的痛苦已经够艰难了,但受创者的内心深处还躲着更暴虐的魔鬼,那就是羞愧自责。受创者会为了自己在受创当下的无能、恐惧、依赖或暴怒而鄙视自己。为了关闭种种无法承受的感受,有人选择酗酒、暴力、自残,有人变得解离、麻木,毁了自己完整活着的能力。结果是,受创者失去跟自己的链接,也失去跟当下的链接——他们不是活着,也不是死去,而是介于活着跟死去之间。
从家暴到校园霸凌,从童年长期受忽视到大型灾难,从强暴到车祸,从丧亲到失恋,冲突、意外、背叛、孤立,创伤在生命中无所不在,而且是现代社会最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们的一切,大脑、心灵与身体,都是为了在社会系统中合作而设计,这是人类最强大的生存策略,是人类这个物种成功的关键,但也正是多数精神问题中崩溃瓦解的部分。受创者需要专业协助,一般人也有大量负面经验要处理,但要了解人类的痛苦,就要了解人类身体和大脑的神经链接。
本书出版不过几年,便已成为创伤领域的经典,也被视为「最近三十年的精神卫生领域最重大的一系列突破」。作者在书中检讨了过往的创伤疗法如药物、谈话治疗为何效果有限,并一一深入剖析他这三十多年以自身为实验并用在病患身上的各式新疗法,包括以瑜伽来调节身体过度唤起、以正念帮助自我觉察、以眼动减敏与历程更新疗法来重整记忆、以神经回馈来重设大脑回路,还有以自我领导、建构、剧场等方式来重建跟自己以及跟别人的链接。
作者提出,在处理创伤时,处理的其实是创伤在身体、大脑留下的印痕,而复原的关键,是运用脑部本身的神经可塑性,让幸存者感受到自己活在当下,并在最终重建对自己的所有权。
作者本人即出身受创家庭。他在不安的童年中长大,成为执业医师后致力于解开人类受苦的难解之谜,从早年热烈拥抱药学革命,到理解病患才是他唯一真正的教科书,「许多归类为精神疾病的表现,例如强迫性思考、强迫症和恐慌症等,以及大部分的自毁行为,一开始都是自我保护的策略,是面对创伤的适应性行为。」「我之所以能够长年投入这份工作,是因为它带着我探索自己的快乐、创意、意义和链接的来源──是这些东西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我丝毫无法想像自己要如何面对我的许多病患所承受的痛苦,而我把他们的症状视为他们力量的一部分──他们学着让自己活下去的方法。」最终他发现——
「只有一件事能使治疗创伤的工作成为可能,那就是以敬畏对待患者为了求生存所做的一切努力。」
第 1 页 第 2 页 该文章《「我想忘了创伤,创伤却不想忘了我」-心灵的伤,身体会记住》由网友『穷极一生』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