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好多次,孩子还是不遵守规范,该怎么办?
两个选择让孩子体验后果,他才能真正内化规范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着探索环境、适应环境、挑战环境、与征服环境等人类倾向,孩子会挑战规范乃人类本能所致,是很正常且自然的事。
蒙特梭利观点
孩子违反规范时,先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提醒孩子——提醒两次之就不要再提醒,责骂、威胁和恐吓只会挑衅孩子情绪
某天早上,我们一家三口正在家里吃早餐。吃到一半的时候门铃响起,来了两位访客,是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来我们家玩。因为世全(我儿子)还没吃完早餐,所以妈妈就告诉他要吃完才可以过去玩。这是蒙特梭利教育的做法一件事情做完,再做一件事 (one thing at a time)。
当时我儿子2岁半,正值自我认同危机期,常常都有「叛逆」的倾向。所以当妈妈提醒他要吃完早餐才可以玩时,他就作怪了,开始边吃早餐、边翘椅子。妈妈看到他翘椅子,就用「温和但坚定」的语气提醒世全「世全,你的椅子翘起来了,我们不翘椅子喔。」世全听到妈妈提醒后把椅脚放下来,但不到10秒又再翘椅子,脸上露出一丝「故意」的表情。
妈妈再度提醒他「世全,请你不要再翘椅子啰,这样是不尊重椅子的,请你好好坐。」世全又把椅脚放下来,但不到10秒又再翘椅子。
注意事项同样的提醒不要说第三次
1、当提醒两次之后都无效,就不要再提醒了。
2、这时要沉得住气,不要生气说「你为什么每次都讲不听呢?」「我不是 叫你不要再翘椅子吗?」「我警告你不要再翘椅子啰!」「你再翘椅子我就生气啰!」……这些无意义的话。
3、这些责骂、威胁和恐吓只会挑衅孩子情绪,但不会有教育效果。就算他因为怕你生气而听话不再翘,他也不会学到什么。
提醒好多次,孩子还是不遵守规范,该怎么办?
蒙特梭利观点
给孩子两个选择「正确的选择&有好的结果」or「不正确的选择&有不好的结果」——若孩子选择继续做不对的事,大人要「允许孩子犯错」
看到世全被提醒两次还继续翘椅子,我就给他「两个选择」。我用温和但坚定的态度,看着他说「世全,你要不翘椅子继续吃早餐,还是要继续翘椅子,没有椅子坐?」
注意事项不要用威胁、恐吓的语言让孩子屈服
1、给予两个选择的时候态度要「温和但坚定」,不要用愤怒的语气。
2、不要用「你再翘椅子我就把你的椅子收起来啰!」这种威胁、恐吓的语言。虽然这种话可能会让孩子屈服在你的威权下听你的话,但他也 不会有任何学习。
3、注意「两个选择」的用词,不要说出「你要继续翘椅子,没有椅子 坐;还是你要站着吃?」这种结果一样的两个选择!
4、平常我们就要多仿真演练「两个选择」,到实战时才不会讲错。
我给予世全「两个选择」后,他仿佛在思考要如何选择……然后,他竟然看着我对我说「要继续翘!」眼看他表达着十分坚定的立场,我仍然以温和但坚定的语气、边点头边对他说「你可以试试看。」
注意事项允许孩子犯错,孩子才能从错误学习正确
1、若孩子说他要继续做不对的事,大人记得要沉得住气、并以上述方式让他知道他是可以尝试的。
2、「允许孩子犯错」是教育上很重要的观念唯有让孩子做错误选择、并经验到错误选择的结果,他才会有所学习,下次同样的事情他才有过往经验作参考,帮助他做出正确选择。
3、孩子是从「错误」中学习如何「正确」的;如果光用讲的就会听话,这个世界早就太平了。
蒙特梭利观点
孩子挑战规范时,让他体验选择后的结果——孩子会挑战规范是本能,不需要解读为「不听话」或「不孝顺」
在接下来的一分钟,世全没有继续翘椅子;但一分钟后,他的椅子又微微翘起来,然后放下来。一会儿他的椅脚又再翘起来,然后又放下来。我假装没看到,但其实我正深入地观察他这「行为背后的动机」他到底是「忘记」还是「故意」?过了一阵子他的椅脚又翘得更高、更久了;虽然他还在淡定地吃着早餐,但从他眼神已观察出,他正在挑战规范。
很多人在这时候,都会用生气的方式来逼使孩子屈服。但真的只能这样吗?答案是不需要的。
注意事项孩子挑战规范是本能,不是「不乖」
1、孩子与生俱来就有着探索环境、适应环境、挑战环境、与征服环境等人类倾向(Human Tendency);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是因为我们拥有这种潜能。这种能力没有好与坏,端看我们怎么应用它。所以教育的本质并不在压抑这些潜能,而是在帮助孩子学习把这些潜力用在正确的发展方向上。
2、由此可知,孩子会挑战规范乃人类本能所致,是很正常且自然的事,从来没有孩子天生就爱被规范。
3、所以,不需要把孩子挑战规范解读为「不听话」或「不孝顺」的行为,这只会让我们落入「孩子不听话,我就要处罚」的误区。
4、我常在讲座跟家长和老师们说,孩子会反抗、会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但这不是因为他们「坏」,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好」而已。
于是,我用叉子叉了一块苹果并笑着跟世全说「世全请过来,这块苹果爸爸给你吃。」世全听到后高兴地从椅子站起来,走到我身边接过叉子。正当他站在我旁边吃着苹果时,我缓缓地欠身站起来,走到他椅子旁边将椅子双手拿起,再把椅子拿到房间里面放下,出来时顺便把门关上,然后回到世全旁边坐下来继续吃早餐。从头到尾动作一气呵成,脸上始终保持微笑。在整个过程里,我没有讲任何多余的话,妈妈也没有说话。
蒙特梭利观点
孩子体验后果的过程时,大人不要展现任何情绪
——大人们的气话与情绪,只会模糊孩子学习的焦点,让他记不住行为的因果关系。
我们俩继续吃早餐,而世全则是站在我旁边呆住了,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大概是因为看到他的椅子突然「不见了」,内心秩序感有点混乱。于是,世全跟妈妈说「椅子不见了……」妈妈微笑、温柔地回答「对。」过一阵子,世全又跟妈妈说「妈咪,椅子不见了……」妈妈再温柔地回答「对。」
世全楞了一下,眼看没戏唱了,只好继续站着吃他手上的苹果……到此,胜负已定。旁边的年轻妈妈看到整个过程,不禁笑着赞叹道「哇!你们做教育的人心脏真的要够大!」(意思是能忍人所不能忍,沈得住气)
注意事项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给予孩子选择后的结果
1、不要说「你又翘椅子了,起来!我要把你的椅子收走!」这种挑衅的话,因为这样只会让孩子回应「不要!」并制造更多不必要的对立,让事情更难处理。
2、在给予孩子选择后的结果时(在此是「因为继续翘椅子,所以没有椅子坐」),成人注意不要用情绪化的方式。在过程里面我没有说任何气话,也没有展现任何情绪。唯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孩子最真实的因果经验。
3、当我们有情绪时,孩子往往只会记得我们的情绪,而不是这件事的因果经验。所以我们的生气,往往会模糊了孩子学习的焦点。
从那次以后,只要世全坐着翘椅子我们提醒他时,他就会接受提醒不再翘;这是因为他经验过选择后的结果,所以学会了做正确选择。现在事隔一年多,他已经不会再翘椅子了。
本文出自野人文化《蒙特梭利专家亲授!教孩子学规矩一点也不难》
该文章《提醒好多次,孩子还是不遵守规范,该怎么办?》由网友『Erina-wei』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