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海猪能吃吗 海猪吃了有什么好处吗
健康知识 2023-05-29 15:48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世界上有许多奇奇怪怪的生物,如果没有特别去探寻,在我们一般的生活里实在很难见到这些罕见动物。 这次要介绍的就是生存在深海里的「海猪」(Sea pig),它长得跟陆地上的猪类有点神似,但真实身分其实就是海参的一种喔!
一、海猪能吃吗
(一)海猪的形态特征
海猪有短短的触角,身体肥肥QQ的。它是海参的一种,学名叫“管足”,有5-7对脚,生活在深海里,吃各种微生物和海洋动物尸体。海猪和海参其实差不多。很多人都吃过海参,平常人们吃海参时,就有一种它都快要化成水的感觉。其实,海猪就像是“一层皮”包裹着体内复杂的水管系统,它的呼吸、排泄、运动等都依赖于这套水管系统,所以海猪看上去身体里就像是充满了水。但实际上,海猪和其他棘皮动物一样,体内也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二)海猪的生活习性
海猪的皮肤里有毒素,喜欢群居生活,它们会在聚集时集体朝向一个方向,也就是海流方向。很像向日葵。海猪们生命很脆弱,容易被寄生虫下手,而且可能戳一下就死了。
海猪生活在深海底泥表层,以上层海水沉降下来的“海洋雪”或其他有机物质,甚至微生物等为食物。摄食的时候,会用触手抓取食物送入口中,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液分解,机体吸收其中的营养,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尽管海猪身体里几乎全是水,它也是通过消化系统消化食物、获取营养,并很好地生存下去的。
(三)海猪的十个特征
1、“海猪”对这种小东西来说是相当精准的描述。这个名字是对其外观最好的描述——它们那肿胀的腿,丰满的椭圆形的粉色身体不正是一只猪吗?
2、它们正好能放在你的手掌上。海猪大约有4-6英寸(10.16厘米-15.24厘米)那么长。
3、海猪住在海洋的最深处。海猪是在世界上海洋最深的地方被发现的,这种深度距离海平面大约有3.7英里(5954.5728米)那么深。
4、科学家们从100多年前就知道海猪这种生物。最先开始是瑞典的动物学家Hjalmar Théel于1882年发现它们的。Théel对65种新物种做了描述,这65种新物种都是由英国的科学调查船NMS挑战者号于1872-1876年间环球考察时发现的。
5、海猪通过走在海底来四处移动。海猪有5到7对肥圆脚。这些“用来行走的腿”是进行液压操作的附件——这些腿通过充气和放气来四处行走。
6、那些像天线的并不是天线——那还是海猪的脚。尽管它们看起来像是天线或者触角,但海猪头上那些东西其实是海猪的脚。这些长得比较靠上的乳头状小突起,能够改变小圆腿的轨迹。它们也许能够帮助海猪在海洋中四处移动,或者它们可能有感应功能,能够帮助海猪辨别美味食物散发出来的味道。
7、为了美味的浮渣,海猪会四处寻找泥巴。海猪吃的是沉淀物或者碎屑,它们的食物大多是从深海泥里面找到的腐烂植物或者是动物组织。海猪的嘴巴里面有一圈触角,这能够帮助它们从泥巴里面筛选食物。海猪们钟爱的是近期从海面掉下来的食物,比如鲸鱼的尸体。
8、海猪有时候会进行大集合。海猪们有时候会数以百计地集合起来。这倒不是因为它们享受彼此的陪伴。人们认为当食物资源丰富的时候,海猪们会聚集在一起。,一条沉在海底的鲸鱼尸体也会吸引数以百计的海猪聚集在一起,享受这场盛宴。
9、在这些大型集会上,所有的海猪们经常面朝同一个方向。这看起来可能有点奇怪——数百只海猪覆盖在海底,每只都定向在同一方向。但这确实是有原因的。海猪们通常面向主要的海流方向,据推测可能这样它们能够检测到腐烂的粘性物,然后找到最佳的觅食场所。
10、海猪身上有奇怪的寄生虫。海猪身上的寄生虫包括小蜗牛和甲壳纲动物,这些寄生虫会在海猪身上凿洞,并从海猪体内取食。
(四)海猪能吃吗
海猪之所以不为人所熟知,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玩意儿不能吃,它们的皮肤里面布满了毒素。不止是人不能吃它们的肉,即便是海洋里的其他猎食者也对海猪敬而远之。而且海猪一般求栖息在一千多米的深海,可谓与世隔绝。海猪的皮肤里有毒素,喜欢群居生活,它们会在聚集时集体朝向一个方向,也就是海流方向。很像向日葵。海猪们生命很脆弱,容易被寄生虫下手,而且可能戳一下就死了。
海猪生活在深海底泥表层,以上层海水沉降下来的“海洋雪”或其他有机物质,甚至微生物等为食物。摄食的时候,会用触手抓取食物送入口中,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液分解,机体吸收其中的营养,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尽管海猪身体里几乎全是水,它也是通过消化系统消化食物、获取营养,并很好地生存下去的。
海猪遍布全世界的海洋中。在一些地方,它们占深海动物总重量的百分之九十五。尽管海猪有很多,但大部分人类从未见过一只海猪,因为它们住在海洋中最冷最深的地方。
这实在是太可惜了,因为这些小猪不仅可爱,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海猪有什么价值
(一)海猪营养价值
海猪学名江豚,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海猪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近海,其生活习性和体态特征在仿生学、军事科学以及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在渤海湾被渔民称为“渤海河神”。
海猪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海猪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日本海和我国沿海等热带至暖温带水域,在我国见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长江等水域,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在长江甚至能上溯到宜昌和洞庭湖一带。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海猪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海猪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海猪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它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60一70厘米远。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8一9分钟。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腰,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腰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海猪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它的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海猪捕食,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
海猪的交配从雄兽和雌兽之间的热烈追逐开始到交配结束,一般需要30一60分钟,一天之中可以出现十多次,而且昼夜不分。雄兽在追逐雌兽时腹部及尾柄前后游动,有翻滚、侧游、仰游等多种姿势,水面常常被搅得波浪不止,水花四溅。伴游时,雄兽和雌兽平行露出水面或潜入水中,身体不同部位触碰、相蹭,有时它们还用吻端相碰,吻触对方生殖部位等,逐渐引发交配。当发情到一定程度后,它们将腹面相对,生殖裂靠近,雄兽将生殖器外露,继续相伴游动,直至雄兽的生殖器插入雌兽阴道内,达到结合。这时水面相对平静,大约2分钟之后,交配结束。雄兽和雌兽缓慢地从水中上浮,然后分开。
分娩之前10天左右,雌兽的呼吸频率逐日增高,食量渐减。到分娩之前5天时乳裂、生殖裂逐渐涨大,张开,乳头外突。游泳时常停止于水面,身体左右晃动,好象失去平衡一样。分娩开始前约25小时,外阴部进一步张开,阴道口有乳白色液体流出。分娩时阴道口叉开,每隔3分钟左右上下急游、翻滚一次,大约持续2一3分钟后缓慢游动,间歇3分钟后急游。每次急游时,雌兽便开始用力,这样幼仔就可以产出来一点,但一松劲的时候,仔豚就又缩进去了。一直到一次间歇之后,雌兽突然持调续用力,才将胎儿整体娩出,幼仔马上奋力向上游动,雌兽则腹面朝上,身体朝与幼仔相反的方向游动,拉断脐带。幼仔顺势冲出水面,呼吸空气。整个分娩过程大约历时约160分钟左右。
海猪的雌兽每年10月生产,每胎产1仔。雌兽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兽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兽相继露出水面。幼仔长大一些后,雌兽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兽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5一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授乳时,雌兽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兽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鳍肢的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5一10分钟。有时雄兽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兽与雌兽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兽,“一家子”在水中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海猪雌兽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兽往往不忍丢弃,常常也被捕。
海猪的经济价值非常高,捕杀海猪的数量与日剧增,再加上过度捕捞、航运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海猪也面临着与白鳍豚同样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不过,由于海猪原有的野外数量尚多,所以当我国对白鳍豚、海猪和其他水生动物采取了保护措施后,它的数量便有所回升,在长江的江面上时常会出现数十只,逆流而上,在滔滔的江水中戏水玩耍,黑色的脊背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水之中,起起伏伏,转体灵活,情景颇为壮观。更为可喜的是,过往船只纷纷为海猪主动让道,惟恐海猪受惊,表现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海猪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鼠海豚科、海猪属。海猪属仅有1种,主要特点是没有背鳍,背部自体前五分之二至尾鳍之间有不明显的隆起,隆起上有鳞状皮肤,全身均为淡蓝灰色,这些均与鼠海豚属不同。
(二)海猪经济价值
海猪的经济价值非常高,捕杀海猪的数量与日剧增,再加上过度捕捞、航运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水体污染等人类活动仍在加剧,使海猪也面临着与白鳍豚同样的威胁,野外数量急剧下降。
不过,由于海猪原有的野外数量尚多,所以当中国对白鳍豚、海猪和其他水生动物采取了保护措施后,它的数量便有所回升,在长江的江面上时常会出现数十只,逆流而上,在滔滔的江水中戏水玩耍,黑色的脊背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水之中,起起伏伏,转体灵活,情景颇为壮观。更为可喜的是,过往船只纷纷为海猪主动让道,惟恐海猪受惊,表现了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近年来,由于积极实施生态采捕和污染综合治理战略,采取休渔期与捕捞期交替运作、不同海域交替轮捕等护养方式,推广了“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生态采捕模式。,这一地区还严格治理近海污染物的排放和禁止电拖网的使用,由海监部门进行定期巡航,加强水域保护。
渔业部门监测,目前,除海猪群外,黄河口消失多年的开凌梭、黄河刀鱼等珍稀水生生物也纷纷现身。
海猪能吃吗(文健康无忧网)
(三)海猪科研价值
海猪是很纯粹的食草动物,它们最大的缺陷是体内缺乏维生素合成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完全需要外界补给;维生素C的供应一旦中断,海猪对药物的副作用就异常敏感。把海猪肚皮上的毛剃去,将有农药残留的菜叶敷在上面,很快就会起肿块;但人就不同了,一些人会很快出现头昏、恶心的症状,但一些人就没有任何反应。
专家们就是利用海猪的缺陷检测药品、化妆品的安全性。海猪对传染性疾病非常敏感,医药专家通过它们研究抵御结核、白喉、鼠疫的对策。海猪要当上合格的医用实验动物,也要经过层层筛选,还有严格的年龄限制,比如满百天的海猪可以用于皮肤过敏实验,不满月的海猪则会被“分配”至医药企业用于咳嗽、哮喘的研究。
如果以上关于海猪能吃吗 海猪的营养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