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喜欢往大医院跑 听外伤医学会理事长怎么说!
不少民众生病,无论是小病、大病,都习惯去大医院、医学中心,造成大医院、医学中心人潮爆满,真正急、种症患者反而遭到排挤。针对这种现象,医界、健保署等,都在苦思对策,希望加强医疗分流,进而解决这样的问题。
健保署 努力推动医疗分级
中央健康保险署在2017年4月15日宣布部分负担费用,未经转诊或属于轻症的急诊患者若至医学中心看诊,部分负担费用将分别调整新台币60元、100元。但如果是由基层诊所、小型医院转诊至医学中心、区域医院,患者部分负担可减少新台币40元。,健保署也在努力推行「厝边好医师、社区好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对于中央健保署这一连串政策,台湾外伤医学会理事长简立建表示肯定,不过简立建医师认为,当民众出现一些状况时,有时基层医疗院所无法应付这些状况,民众因而就往大医院跑,要推行医疗分流,重点在于强化基层医疗实力、强化民众对基层医疗的信心。
强化基层医疗实力 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简立建理事长以外伤治疗为例,他说,在美国,当出现中、大型外伤时,区域医院就有能力可以进行处置,争取黄金抢救时间,但在台湾,可能需要至医学中心等级医院才有办法处理,若能强化基层医疗实力,便可帮助分散医学中心、大医院患者人潮。
简立建理事长强调,如果没有强化基层医疗实力、强化民众对基层医疗的信心,只将重点放在推动双向转诊制度,到头来,可能只是增加患者就诊次数、频率,民众还是继续往大医院跑,对改善大医院拥塞现象帮助不大。
台湾外伤医学会 努力提升台湾外伤医疗实力
,简立建医师也希望透过台湾外伤医学会的力量,逐步提升台湾外伤医疗实力,让政府更重视外伤医疗这领域。
目前台湾一级外伤医疗中心的能力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的一级外伤医疗中心并驾齐驱,但第二、三级外伤医疗中心则有落差。简立建理事长期望台湾第二、三级外伤医疗中心实力也可以与美国第二、三级外伤医疗中心平起平坐。并希望可以提升基层医疗院所外伤处理的能力,这样即使在偏远地方,外伤患者也能即时获得救治,以挽回宝贵生命。
该文章《民众喜欢往大医院跑 听外伤医学会理事长怎么说!》由网友『Wаit 尖叫』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