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拔出水泡
健康知识 2023-05-29 15:48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拔火罐拔出水泡
拔罐起水泡是什么原因
拔罐是一种常见的中医保健疗法,现在很多人也会选择拔罐来保健养生,在拔罐后皮肤经常会出现水泡,这是为什么呢?拔罐后起水泡该怎么办?
拔罐后起水泡是怎么回事
中医中的拔罐是通过一种体外的物理方式将体内毒素逼出体外的过程,拔罐出水泡的实质就是皮肤皮下“充水”,体内的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以及水分在负压的作用下透过皮下组织,进入并停留在皮肤中,这样就形成了水泡。
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水泡的大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内痰饮水湿的情况。水泡比较明显,数量较多,色白,周围皮肤温度不高则为寒湿证;水泡不太明显,数量较少,色微黄,或者浑浊,周围皮肤温度较高则为湿热证。
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瘀血等现象之外,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出水泡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患者体内风寒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文健康无忧网)
预防拔火罐起水泡的注意事项
1.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骼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2.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造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5.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毫升为宜。
6.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还可因罐子互相排挤不宜拔牢。
7.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用碘伏消毒,并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拔罐后起水泡怎么办
可在常规碘酒和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在水疱的边缘刺入将水抽出来。然后涂以龙胆紫即可,不必包扎。如出现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药物即可。
拔罐后出现水泡,水泡没有破溃者,可用以下中医外敷小验方进行治疗
1、食盐1份,凉开水2份。将盐放入水中,搅匀后将纱布浸入,然后敷于烧伤烫伤处,随时更换。
2、生大黄适量。将大黄研成细粉,加麻油适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用纱布包好,每日换药1次。
拔罐起水泡是怎么回事、拔罐起水泡该怎么办,上面的为我们做出了介绍,起水泡的部位尽量不要用手触碰,穿宽松点的衣服不要让衣物贴在患处,,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如果以上关于拔火罐拔出水泡 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