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的好处 拔罐的好处有哪些 是什么?
拔罐的好处作用
拔火罐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中国人称它为淤血疗法。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所以在民间历代沿袭,至今不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看拔火罐的作用。
1. 负压作用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等功效, 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
2. 温热作用
拔罐法对局部皮肤有温热刺激作用,以大火罐、水罐、药罐最明显。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以局部为主的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使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出,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白细胞和网状细胞的吞噬活力,增强局部耐受性和机体的抵抗力,起到温经散寒、清热解毒等作用,从而达到促使疾病好转的目的。
3. 调节作用
拔罐法的调节作用是建立在负压或温热作用的基础之上的。
是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由于自家溶血等给予机体一系列良性刺激,作用于神经系统末梢感受器,经向心传导,达到大脑皮层;加之拔罐法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生反射性兴奋,借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使之趋于平衡,并加强大脑皮层对身体各部分的调节功能,使患部皮肤相应的组织代谢旺盛,吞噬作用增强,促使机体恢复功能,阴阳失衡得以调整,使疾病逐渐痊愈。
是调节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血液与组织间物质的交换,其功能的调节在生理、病理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且还能使淋巴循环加强,淋巴细胞的吞噬能力活跃。,由于拔罐后自家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类组织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力,这有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4. 不同罐法不同作用
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与按摩疗法、保健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深呼吸,增强胃肠蠕动,兴奋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静脉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担,调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拔罐的好处是什么?
1、 平衡阴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2、 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 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 协助诊断。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5、 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6、 双向调节。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拔罐有什么好处-拔罐的作用功效
拔火罐是我国古代民间流传已久的治病方法之一,它操作简单,施行起来也没有太多的限制,到现在还被广泛使用。许多家庭都会购买一套拔火罐器具,用来治疗日常疾病。
拔罐如何拔去疾病?
拔罐治病主要就是利用热力排出杯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口紧吸在施治部位上,造成局部充血,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当人体受到外邪和内伤的侵袭后,可以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如淤血、气郁、痰涎、宿食、水浊、邪火等废物,通过经络散布机体,阻碍气血通畅,最终导致种种疾病。
而拔罐产生的真空负压有一种较强的吸拔力量,若覆盖在经络穴位之上,负压可以吸开毛孔,吸出体内的废物,从而使经络气血畅通无阻,脏腑功能也恢复正常,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拔罐本身对皮肤局部就有温热刺激,热量扩开了血管,血流量得以增加,血液循环更加顺畅,新陈代谢也逐渐提高。更多的新鲜血液为组织提供了充分的营养供给,从而增强脏腑的抗病能力。
拔罐的独特功效
针灸对找穴位要求十分准确,而拔火罐主要是选择一些经穴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拔罐一般都可以祛寒除湿、疏通经络、化淤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
比如中老年人常常会筋骨痛,中医一般解释为风湿入骨,拔火罐可以慢慢吸出病处的湿气,促进血液循环,达到止痛的目的。对于常年坐办公室工作的人来说,拔火罐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常见的还有在后背顺脊背拔罐,这是将罐排在督脉上,可以调理五脏六腑,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对风症、痛症、寒症效果特别好。
拔罐后罐斑的提示
罐斑显水肿和水汽状,说明体内湿气大;若还呈黑色,则还有血淤。
罐斑呈现深红、紫黑或丹痧色,触之微痛,说明有热毒证。
罐斑呈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淤和发热现象,说明有血淤。
罐斑无皮色变化,触及不温热,说明有虚寒证。
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说明有风证。
一般说来,无明显罐斑的人没有病症。呈现罐斑属于拔罐疗法的正常治疗效应,可持续几天。
拔罐的方法有哪些?
拔罐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火罐法 利用燃烧时的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着在皮肤上。有下列几种方法
(1)投火法 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2)闪火法 用7~8号粗铁丝,一头缠绕石棉绳或线带,作好酒精捧。
使用前,将酒精棒稍蘸95%酒精,用酒精灯或蜡烛燃着,将带有火焰的酒精棒一头,往罐底一闪,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此时罐内已成负压即可吸住。
闪火法的优点是当闪动酒精棒时火焰已离开火罐,罐内无火,可避免烫伤,优于投火法
(3)滴酒法 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4)贴棉法 扯取大约0.5公分见方的脱脂棉一小块,薄蘸酒精,紧贴在罐壁中段,用火柴燃着,马上将罐子扣在选定的部位上。
(5)架火法 准备一个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应拔的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将棉球燃着,马上将罐子扣上,立刻吸住,可产生较强的吸力。
2、水罐法 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抽气法先将青、链霉素等废瓶磨成的抽气罐紧扣在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杯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着。
拔罐的注意事项
健康无忧网导读中医火罐疗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起罐时,术者应一手持罐,一手用手指轻轻按压拔罐周围皮肤,使空气缓缓进入罐内。然后取下。起罐时切忌硬拉或旋动。为防止拔罐局部擦伤,起罐后可于施治部位涂擦凡上林。
火罐疗法
1.患者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并裸露施治部位。
2.根据病情和施治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火罐。
3.治疗局部如毛发较多,应涂凡士林油。
4.依具体情况选定闪火等拔罐方法,并迅速将罐扣在已选定的部位上。
5.按照病情,每次可拔一个或拔几个火罐。
6.拔罐时间应按罐的大小及吸力强弱而定。大罐吸力强,拔3-5分钟;小罐吸力弱,拔10-20分钟。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1.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
2.全身剧烈抽搐或烦躁不安者。
3.浮肿病,或水肿者。
4.重度失血、出血性疾患及出血倾向者。
5.妇女月经期。
6. 妊娠妇女的下腹及腰骶部。
二、注意事项
1.拔罐部位的皮肤要平坦,肌肉应比较丰满,最好先洗净擦干。
2.如用棉棒或棉球蘸酒精或用液酒精法,所用酒精不要过多,燃烧时注意不要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局部皮肤。
3.骨性突出部位、血管丰富部位,以及心尖搏动处、乳房等部位,一般不宜拔罐。
4.拔罐可机械地刺激皮肤,反射地影响大脑皮层,通经活络。拔罐的种类有充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肤潮红)、瘀血性火罐(罐吸引后达到皮下出血,皮肤呈紫点或紫斑)、感冒、头痛宜在太阳穴拔充血性火罐;支气管炎、哮喘可在背部肺俞穴拔瘀血性火罐。
5.根据病情拔罐,一般为轮流取穴,一次不宜过多。局部瘀血尚未消退时,不应再于原部位重复拔罐。
6.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
8. 防止灼伤或烫伤。局部如有烫伤时,可涂龙胆紫等药物。
健康无忧网温馨提示对局部起水泡时,小的不需处理,消毒包扎即可;大的则应在消毒后用无菌空针吸出积液,保留疱膜,然后涂用清凉油,也可覆盖凡士林纱布及敷料后包扎,或用大黄、地榆、寒水石各等份,共研细面,用麻油调膏外敷。
如果以上关于拔火罐的好处 拔罐的好处有哪些 是什么?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