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意外 肿瘤医生患癌八成治愈

健康知识 2023-05-29 09:00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IC供图
  编者按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癌症就代表着绝望与死亡,当健康时报记者从一位专攻肿瘤的院士口里听说“肿瘤科医生患癌多数都治好了”时,很感意外——难道在癌症面前,人与人不平等吗?癌症也“欺软怕硬”吗? 
  
  阅读提要
  ■开小灶?肿瘤医院职工的体检由本院保健科来负责,这个科室是不对外开放的,只对本院职工。
  ■用秘方?从发现肿瘤,到完成治疗,再到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整个过程仅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
  ■胆子大?“我们的医生就看得比较开,平时还可以用肿瘤来开玩笑,这些在外人看来是很忌讳的。” 
  
  卫生部疾控局慢病处雷正龙处长曾经说过,中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在30%左右。可是,下面的这个事实却着实让人意外。
  最近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孙燕很自豪地告诉大家,他在肿瘤医院工作了五十多年,本院职工得癌的80%都得到了治愈(5年生存)。比如,五十年来,医院共有40人不幸患上了乳腺癌,但仅有3人因病死亡,而且死因还不能全怪癌症。
  为何医生容易拿到病魔的“存活通行证”?记者深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行了调查采访。
  第一道防线——定期体检
  肿瘤科医生自己体检都查什么?
  定期体检,这是医生给所有人防癌的第一条建议。对医生自己也适用,“医院有一千多名职工,每年体检都会查出几例癌症,但基本都是在早期,很容易治愈。”孙燕说。
  记者了解到,肿瘤医院职工的体检由本院的保健科来负责,该科是不对外开放的。那么肿瘤科医生体检内容是不是有什么“保留节目”呢?
  当该院保健科主任吴晓明坐在记者面前,在白纸上写下保健科的体检项目时,记者大吃了一惊——没有想象中的PET-CT,也没有MRI(核磁),甚至连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化验都没有——简单得令人不敢相信。
  对于记者的疑问,吴晓明主任指着上面的项目一一进行了解释
  第一大项是抽血。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尿酸、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这几项。在这些化验中,血常规可以对血液肿瘤进行一次筛查,肝功能可以显示肝脏的健康情况,其余项目主要与与心脏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有关。
  第二大项是B超。对整个腹腔器官,包括肝、胆、胰、脾等检查个遍,女性还会加做一个乳腺B超。经过这一检查,多数藏在内部的肿瘤就难逃法眼。
  第三大项是外科。包括头颈、腹部和直肠,医生通过手和简单的器械,来检查头颈、腹部和直肠是否存在肿块。
  一项是大便常规加潜血。消化道的癌症,上到胃癌,下到直肠癌,都可以从这一检查中发现蛛丝马迹。
  ,45岁以上的加做心电图,50岁以上的再加拍一个胸片,这主要是针对肺癌。
  “以上的这些基本就覆盖了绝大多数主要的癌症。”吴晓明说,“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出现假阳性的可能,而且成本会增加不少,所以我们不做这个。”
  医院要求执行体检的大夫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他们临床经验丰富,一些细微的变化也不会放过。比如诊断科大夫阅片时一旦发现肺部结节,马上就会建议做一个胸部CT,必要时组织相关科室进行会诊,降低疏漏。还有一点最为重要,就是体检一年一次。
  对照普通人
  七成体检者放弃便常规(2009年8月24日总第658期)解放军305医院体检中心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和2007年,该中心每年约接待4万名体检者,其中70%的人因各种原因放弃便常规检查。而与之相比的是,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5万人患上大肠癌。
  四种常规体检最易被放弃(2007年1月11日第402期)北京慈济体检机构世纪城分院院长刘文昌指出,普通人体检时,以下几项放弃的比例最高,放弃肛检(放弃比例10%)、乳腺检查(放弃比例约15%左右)、妇科检查(比例8%)、消化道检查(放弃隐血珠检查者比例45%)。
  第二道防线——医患配合
  医生给自己人怎么开药?
  得了癌症,如何治,为何医生容易拿到病魔的“存活通行证”,医生自己是不是有什么传内不传外的“特效药”?还是医生对“自己人”治疗更用心?
  记者采访了该院一位得到“存活通行证”的医生。张玲(化名),她三年前曾患乳腺癌,如今重回岗位并担任某科室主任。
  张玲的乳腺癌是自检出来的。由于多年来一直有乳腺增生的问题,所以她坚持每两个月做一次乳腺自检操。三年前,她摸到了一个小肿块,于是立即做B超、乳腺钼靶、核磁检查,确认后很快就做了手术。
  手术很顺利,结果却是个坏消息,虽然肿块极小,但却是恶性的,而且已经到了二期,接下来就是化疗和放疗。
  张玲说,整个治疗过程,与普通的癌症患者没任何区别,医生给她开的药,也有不少自费药。整个治疗,她自己掏了十来万元。
  她坦诚地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医生为我作出的每一个决定。”正,从发现肿瘤,到完成治疗,张玲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全程仅1年左右的时间。
  对照普通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付凤环说“患者不相信医生,去相信医托,一会儿在这治,一会儿到那治,到处都跑遍了,不行了,又回到这里,病情也耽误了。” 
  第三道防线——心态平和
  医生用什么心情对待癌症?
  保持好心情,这是医生给所有患者最重要的建议。癌症很吓人,医生为什么就不怕,是他们胆大,还是他们自信?
  “我们的医生就看得比较开,平时还可以用肿瘤来开玩笑,这些在外人看来是很忌讳的。”该院肿瘤医院保健科主任吴晓明说。
  该院的一个老同志,现在86岁了,20年前因患肺癌,被切除了左肺。两年前单位组织春游,好多年轻人都爬不上的山,他一口气爬上去了。被问及保养身体的秘诀时,他说“一是心态要好,二是要多锻炼身体,肺叶切了又长不回来,让剩下的右肺得到充分代偿左肺功能弥补回来。”
  “癌症对谁都会有心理阴影,我也不例外。可能得过去五六年,直到当年的那些记忆都模糊、淡化后,我们才能走出来。”张玲说,“所以我一定要尽快恢复工作,帮助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同事们也常对我说‘这事翻篇儿啦,不准再去想了。’”
  对照普通人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测查室主任张东介绍自己的一个朋友,四十多岁时体检,自己骑着车去的,结果被查出肺部有肿块,医生直接告诉他,很可能是肺癌。这个消息把他吓懵了,车也骑不回去了。最终,他没有活过两年。
 
    《健康时报》 (2011-06-27 第24版)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