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医生,如何改变医疗圈生态环境
挂号、就诊,再挂号,再就诊……这是目前中国大环境下常规的医疗模式。尤其在大城市,频繁的挂号就诊,让原本就身患疾病的患者们苦不堪言,而医生的工作也变的越来越难以负荷。当医患关系一次又一次引发矛盾变得紧张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医疗环境是否合理,如何改变。
常常看到医生的诊室门庭若市,不少患者一次又一次的挂号,看诊。对患者来说,反复的挂号需要耗费的不仅仅是时间,更是治疗的最佳时间,而医生在这有限的工作时间里,能够接待的患者,同样相当有限。也有医生告诉记者,很多患者在看诊过程中,也许是因为害羞、紧张,很难在几分钟内清楚准确的描述自己的病情,患者的这种天然被动,容易导致各种沟通治疗问题。
除了网上挂号,恐怕很少有人能把看似冷冰冰的医院与网络联系起来,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移动医疗怎能局限于挂号层面?医生如何利用互联网更高效的工作,是很多互联网大佬、投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医疗行业作为一个谨慎特殊的行业,专业性强,移动医疗产品的门槛也变得相当高。记者在中山医院呼吸科做采访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款专门为医生打造的APP——杏仁医生。据呼吸科杨医生介绍,杏仁医生是一款专门服务于医生的app平台,医生可以通过杏仁医生与其就诊的患者建立更深入紧密的联系,并提供特色的随诊、跟踪、交流、检索功能,目前整个科室都在试用这款产品,据杨医生说,通过这种移动交流的方式,科室的随访确实方便了很多。
记者了解到,这款刚测试3个月的APP在上海的各大医院已经积累了数百名活跃医生用户。患者可以通过杏仁医生与自己熟悉信任的医生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与医生沟通,解决了传统门诊的沟通短板。医生在为患者解决问题的,也是自我品牌形象的塑造过程,尤其在临床医学方面,与患者的持续随访沟通,也为自己做科研提供了真实有效的案例。
中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紧缺,医生碎片化的时间并没有调用起来,允许在职医生多点执业的消息在医学领域引发了不小的震荡,医疗市场化将对杏仁这类移动医疗产品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市场化程度越高对企业的价值也越高。
从澳洲的全科医生到中国的CEO,这位从事医疗行业十几年的杏仁医生负责人马丁说到杏仁医生是首款以医生为载体、服务于医生的app,医生利用杏仁,与需要被随访的患者建立持续联系。“当杏仁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医生的时候,它无形中就是一个、两个。。。。。。若干个三甲医院。这个资源将是非常庞大且不可估量的。”
据了解,除中山医院以外,杏仁医生已经在上海几大医院试用了一段时间,有安卓与iOS两个版本,均得到了医生的良好反馈,升级版APP将会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自定义个人服务和独创的线上服务,且可以为自己的服务进行自主定价。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