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赤石脂丸的功效与作用 赤石脂丸的功效与作用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4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乌头赤石脂丸是一种中药,来源于《金匮要略》卷上,是由蜀椒14克、乌头7.5克、附子7克、干姜14克、赤石脂14克组成的。

 
     一、乌头赤石脂丸的功效与作用   
 
    (一)乌头赤石脂丸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温阳逐寒,止痛救逆。心痛撤背,背痛撤心,痛势急剧无休止,甚者伴有四肢厥冷。冷汗出,面色白,舌淡胖紫暗脉沉紧甚至微细欲绝等阳微阴盛的危侯。用法。先食服1丸,一日三次。不知,稍加服。
    方论选萃。清?张石顽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乃阴邪逆而上干胸背经脉之间,牵连痛楚,乱其气血,期疆界,此而用气分之药,则转益其痛,势必危殆。仲景用蜀椒、乌头,一派辛辣,以温散其阴邪。然恐胸背既乱之气难安,即于温药队中,取干姜、赤石脂之瀒,以填塞气攻冲之经隧,胸之气自行于胸,背之气自行于背,各不相犯,其患乃除。今人但知有温经、补气、行气、散气诸法,不知有填塞邪气攻冲之窦也(《千金方衍义》)。
    心背彻痛,阴寒之气偏满阳位,故前后牵引作痛。沈氏云邪感心包,气应外,则心痛彻背;邪袭背俞,气从内走,则背痛彻心。脏相通,内外之气相引,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即经所谓寒气之客于背俞之脉,其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是也。乌、附、姜、同力协济,以振阳气而逐阴邪,取赤石脂者,所以安心气也《金匮要略心典》。
 
    (二)乌头赤石脂丸说明书
 
    【通用名称】乌头赤石脂丸
    【其他名称】乌头赤石脂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赤石脂丸(《金匮要略》卷上)、乌头丸(《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组成】蜀椒14克 乌头7.5克(炮) 附子7克(炮) 干姜14克 赤石脂14克
    【用法】上五味,研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1丸,一日三次。不知,稍加服。
    【主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寒凝心脉,手足不温。
 
    二、赤石脂的作用与功效
 
    (一)赤石脂
 
    【来源】《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组成】黄连 当归各60克 赤石脂 干姜(炮)各30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米饮吞下,日服三次。
    【主治】伤寒热痢。
    【类别】治疗痢疾药方
    【药物组成】赤石脂1两,桂心1两,白矾2两(烧令汁尽),干姜1两(炮裂,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处方来源】《圣惠》卷五十九。
    【方剂主治】水谷痢,积久不愈,下肠垢。
    【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二)赤石脂的功效
 
    涩肠,止血,收湿,生肌。
   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遗精,崩漏,带下,溃疡不敛。
    ①《本经》主黄疸,泄痢,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邪气痈肿,疽痔恶疮,头疡疥瘙。
    ②《别录》主养心气,明目,益精,疗腹痛泄澼,下痢赤白,小便利,及痈疽疮痔,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③《药性论》补五脏虚乏。
    ④《日华子本草》治泻痢,血崩带下,吐血衄血,并涩精淋沥,安心,镇五脏,除烦,疗惊悸,排脓,治疮疖痔瘘,养脾气,壮筋骨,补虚损。
    ⑤《珍珠囊》固脱。
    ⑥《纲目》补心血,生肌肉,厚肠胃,除水湿,收脱肛。
    ⑦《本草汇言》渗停水,去湿气,敛疮口,固滑脱,止泻痢肠澼,禁崩中淋带。
 
    (三)赤石脂的选方
 
    ①治少阴病下利脓血者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粳米一升。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热,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伤寒论》桃花汤)
    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此利在下焦赤石脂一斤(碎),太乙禹余粮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③治大肠寒滑,小便精出赤石脂、干姜各-两,胡椒半两。同为末,醋和丸梧子大。空心及饭前米饮下五、七十丸。(《本草衍义》)
    ④治小儿疳泻赤石脂杵罗为末如面,以粥饮调半钱服。或以京芎等分同服。(《斗门方》)
    ⑤治痢后,荠气下,推出肛门不入赤石脂(拣去土)、伏龙肝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半钱敷肠头上,频用。(《小儿药证直诀》赤石脂散)
    ⑥治妇人久赤白带下赤石脂一两,白芍一两,干姜一两(炮裂,锉)。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⑦治血痔下血至多赤石脂、白矾(烧令汁尽)、龙骨各一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一百枚。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枣汤下二十丸,日再,以差为度。(《圣济总录》赤石脂丸)
    ⑧治小便不禁牡蛎(白者)三两,赤石脂三两(捣碎)。上同研匀,酒煮面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盐汤送下。(《普济方》牡蛎丸)
    ⑨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赤石脂一两,蜀椒一两。乌头一分(炮),附子半两,干姜一两。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悟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金匮要略》赤石脂丸)
    ⑩治痰饮盛,吐水无时节,其源为冷饮过度,遂令痼冷,脾胃气羸,不能消于食饮,食饮入胃,皆变成冷水,反吐不停者赤石脂三斤,捣筛为散,服方寸匕,日三,酒、饮并可下之,稍稍渐加之三匕,服尽三斤。(《千金翼方》赤石脂散)
    ⑾治反胃赤石脂一升(好腻无砂者),捣罗研,以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生姜汤下十丸,加至二十丸。(《圣惠方》赤石脂丸)
    ⑿治外伤出血赤石脂八份,五倍子六份,松香六份。共研细末,撒于伤口,加压包扎。(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三、乌头的功效作用
 
    (一)乌头的产地和分布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二)乌头的形态特征
 
  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三)乌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2g;或入丸、散。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2h,以减低其毒性。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四)乌头的注意事项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栝楼、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半夏、栝楼、贝母、白蔹、白及。恶藜芦。
  ②《药性论》远志为使。忌豉汁。
  川乌头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阴疽肿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
  ①《珍珠囊》去寒湿风痹、血痹。
  ②李杲除寒湿,行经,散风邪,破诸积冷毒。
  ③王好古补命门不足,肝风虚。
  ④《王氏究原方》性轻疏,温脾去风。
  ⑤《纲目》助阳退阴,功同附子而稍缓。
 

乌头赤石脂丸(文健康无忧网)
 
    (五)乌头的附方
 
  ①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生,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粥半碗,药末四钱,同米用漫火熬熟,稀薄,不要稠,下姜汁一茶脚许,蜜三大匙,搅匀,空腹啜之,温为佳,如是中湿,更入薏苡仁末二钱,增米作一中碗服。(《本事方》川乌粥法)
  ②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川乌头二两(去皮切碎,以大豆同炒,候豆汁出即住),干蝎半两(微炒)。上件药,捣罗为末,以酽醋一中盏,熬成膏,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酒下七丸。(《圣惠方》)
  ③治风寒湿痹,挛痛不能步握五灵脂、川乌(炮去皮、脐)、苍术(薄切酒浸,干)各二两,自然铜(烧热)一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渐加丸数;服至病除。(《普济方》乌术丸)
  ④治风腰脚冷痹疼痛,宜用贴熁川乌头主分,去皮脐,生用。上捣细罗为散,以酽醋调涂,于故帛上撒之,须臾痛止。(《圣惠方》)
  ⑤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细切,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上五味细切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金旺要略》乌头汤)
  ⑥治瘫缓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履步不正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上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梅师集验方》神验乌龙丹)
  ⑦治口眼歪斜生乌头,青矾各等分。为末,每用一字,吸入鼻内,取涕吐涎。(《箧中秘宝方》通关散)
  ⑧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一分(炮),赤石脂二分,干姜一分,附子一分,蜀椒二分。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丸,不知,稍加服。(乌头赤石脂丸)
  ⑨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大乌头煎)
  ⑾治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身疼痛乌头,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乌头桂枝汤,⑧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⑿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痛腰重川乌头(炮)、干姜各半两。上二味同为粗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盐一捻,煎半盏、去滓、温服。(《博济方》退阴散)
  ⑿治小儿慢惊,搐搦涎壅厥逆川乌头(生,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服。水一盏,姜七片煎服。(《婴孩宝书》)
  ⒀治脾寒疟疾川乌头大者一个(炮良久,移一处再炮,凡七处炮满,去皮脐),为细末,作一服。用大枣七个,生姜十片,葱白七寸,水一碗,同煎至一蛊。疾发前,先食枣次温服。(《苏沈良方》七枣散)
  ⒁治腹中雷鸣,脐下疴撮疼痛苍术(东流水浸十日,去黑皮,片切,焙)半斤,乌头(米泔浸五日,逐日换泔,炮裂,去皮脐),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三两,蜀椒(口开者,烧砖令红,以醋泼砖,安椒,盖出汗,取红用)三两,青盐(研)一两。上五味,捣罗四味为末,与盐拌匀,炼蜜和丸,捣一千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盐酒下。(《圣济总录》乌术丸》
  ⒂治冷气下泻木香半两,川乌(生,去皮)一两。上为细末,醋糊灿口梧子大,陈皮、醋汤下三、五十丸。(《本事方》木香丸)
  ⒃治久赤白痢及泻水川乌头二枚,-枚豆煮,一枚生用为末。上以黑豆半合,入水同煮;黑豆热为度,与豆同研烂,丸如绿豆大。每服,以黄连汤下五丸。(《圣惠方》)
  ⒄治年久头痛川乌头、天南星等分。为末,葱汁凋涂太阳穴。(《经验方》)
  ⒅治头风大川乌、天南星等分。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一大盏,白梅一个,生姜五片,煎至五分服。(《百一选方》)
  ⒆理囟门陷绵川乌(生用),绵附子(生用)各五钱,雄黄二钱。上件为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烂杵,入前药末同煎,空心作成膏,贴陷处。(《活幼心书》乌附膏)
  ⒇治牙痛川乌头一分(生用),附子一分(生用),上件药,捣罗为末,用面糊和丸,如小豆大。以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以瘗为度。(《圣惠方》乌头丸)
  (21)治痈疽肿毒川乌头(炒),黄柏(炒)各一两。为末,唾调涂之,留头,干则以米泔润之。(《僧深集方》)
  (22)治痈攻肿,若有息肉突出者乌头五枚,以苦酒三升,渍三日,洗之,日夜三、四度。(《古今录验》)
  (23)治久生疥癣川乌头七枚(生用),捣碎,以水三大盏,煎至一大盏,去滓,温温洗之。(,圣惠方》)
     如果以上关于 乌头赤石脂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头赤石脂丸说明书的解答您还不满意,您可以使用本站的搜索功能查找更多的相关内容。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