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一小时 比抽一根烟更致命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4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上班至少8小时坐在电脑前,回到家继续窝在沙发上看电视,长期久坐不站,很可能会让你短命。

久坐比吸烟更不健康。

澳洲昆士兰大学针对1.2万名澳洲人的生活习惯做研究,发现坐着看一小时的电视,平均减少21.8分钟的寿命,比抽一根烟减少11分钟的损害还大。

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葳莫特(Emma Wilmot)率领的研究团队也发现,久坐的人,得到糖尿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112%,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出147%,过早死亡的风险则高出49%。即使有规律运动的习惯,长时间久坐仍然对健康不利。对上班族来说,预期站立型办公桌的需求将大幅增长。

十三招 教你健康一整年

上班族长期久坐、外食、又缺乏运动,时间久了常导致身材走样、甚至健康亮红灯。怎么在坐着上班时,练出紧实小腹?如何在酗咖啡的紧凑中,帮身体排毒?《天下》介绍十三个小诀窍,让你轻松变健康。

1.随时深呼吸

,平时的短浅呼吸,每次大约五、六百毫升的量,但真正换气只有三、四百毫升。换句话说,其实每次呼吸,约留下一、两百毫升的废气。

「短浅呼吸,换气效率会较差,」国泰综合医院物理治疗师简文仁说。

从现在起,深深呼吸,把脏空气都排出去,让肺更健康吧。

深呼吸有许多好处增大肺活量,比较不容易喘;呼吸道更通畅;提高换气效率,肺泡更健康强韧。

「就像海绵里有脏东西,用力挤,比一次挤一点点,更能把脏东西清干净,」简文仁形容。

工作压力大,不少人有自律神经失调的毛病,深呼吸也可激发副交感神经,帮助放松。

该怎么做?简文仁建议,可先以鼻吸口气,再边发出「ㄨ」或「ㄧ」的音,边吐气;或噘成圆唇吐气,逐步练习。

2.学猫伸懒腰

卫生署国民健康局曾调查,台湾只有三成的人有规律运动的习惯,大部份的人都以「没时间」、「工作太累」等理由来推托。不过,谁说工作时不能运动?

「运动要融入生活才实用,」大力提倡「如意操」、诉求随时随地都可运动的简文仁说。

例如,在办公桌前,趁电脑下载文件时,可举起双手往后伸懒腰。不仅顺势深呼吸,还可锻炼肩胛骨周边肌肉群,有效促进脂肪燃烧。还能收紧腹肌,矫正歪斜的骨盆腔。

久坐造成下肢水肿、血液循环不佳、肌肉无力。来,赶快一边垫起脚尖办公,几秒后放下,换翘脚跟。如此反复「前垫后翘」,随时做「足下运动」。

担心小腹愈来愈大?简文仁建议,先只坐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椅面,再试着好像要把臀部抬离椅面,自然就会收缩腹部。

已有研究指出,久坐会影响健康,不妨站着看数据或开会,或起身蹲马步练腿力,或起身走动,休息一下。

3.金鸡独立看电视

回家后,也应该随时运动。特别是有时间看电视,没时间运动,只想瘫软在沙发上的沙发马铃薯们。

简文仁建议,可以轮流抬高左右脚,以金鸡独立之姿看电视,练习身体协调与平衡。或蹲马步,或原地踏步、小跑步看电视。健身兼娱乐,一举两得。

至于银发族,可利用身旁有稳固扶手的桌、椅,双脚并拢,或脚一前一后,呈一直线的站姿看电视,加强平衡感,避免跌倒风险。

4.掌握三组关键数字

年过四十,除了提款卡密码,血糖、血压、血脂这三组数字也不能忘。

卫生署调查发现,台湾有超过六成的中老年人,受高血压、高血糖或高血脂所苦。过高的血压、血糖、血脂,会引起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甚至某些癌症。

要摆脱三高,请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小于一二○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八十毫米汞柱,总胆固醇要小于200 mg/dL,空腹血糖值要在80~100 mg/dL。

5.每天量体重

「肥胖不是美丑问题,而是健康问题,」彰化基督教医院内分泌新陈代谢科主任、暨减重及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首席执行官谢明家指出,十大死因中,与过重、肥胖有关的疾病,就占了七个,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中风等。

台湾是全亚洲肥胖比例最高的国家。台湾男性过重的比例超过五○%,相当于每两个男性就有一人过重。女性过重的比例超过三五%,约每三个女性就有一人过重。每四个儿童中就有一人过重。

想要健康元气,先从体重管理开始,赶快买个可计算体脂肪的体重计。

台安医院营养师刘怡里建议,正常体重是身体质量指数(BMI)在一八.五~二三.九。BMI的算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男性腰围要小于九十公分、体脂肪要小于二五%。女性腰围要小于八十公分,体脂肪要小于三○%。

6.少喝含糖饮料

手摇杯饮料深获上班族喜爱,但一杯七百c. c.的珍珠奶茶,热量就等于两碗半的饭。

要消耗一碗饭的热量,「得在健身房快走一小时,」刘怡里说。

她进一步指出,饮料加的白色透明糖液是果糖。果糖会造成三酸甘油酯升高、血脂过高,引起脂肪肝,也会引起血糖问题。

喝含糖饮料,还会造成体内B群流失,反而更容易疲累。

刘怡里建议,习惯喝饮料的人,从减糖做起,全糖改成半糖或微糖,最好改喝无糖的红茶、绿茶、乌龙茶等饮料。要把握「料加愈少愈好」的原则。

7.一天八杯水

断、舍、离含糖饮料,多喝白开水,而且一天至少喝两千~两千五百c. c.,约八大杯。

多喝水有助于提高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而且也帮助消化、刺激肠胃蠕动。

上班族常常一忙就忘了喝水,可以手机设置,每隔一段时间提醒自己喝水。或买一千c. c.容量的水壶,装水放在办公室,上、下午各喝一壶。

刘怡里提醒,每天都得「酗咖啡」的人,更要多喝水,因为咖啡利尿,会让人缺水。

8.每天一盘绿色菜、菇类

久坐、少运动,容易便秘、疲累。刘怡里推荐,中午用餐时,记得点一盘绿色蔬菜和一盘菇类。

绿色蔬菜,例如菠菜、空心菜、地瓜叶等,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帮助消化;也有丰富的B群,帮助恢复疲劳。

菇类、白木耳等,富含多糖体,可提升免疫力。

一盘绿色蔬菜与一盘菇类,只是基本款,为健康更努力的人,应一日至少五蔬果,甚至愈多愈好。

9.每顿饭不少于二十分钟

经常嗝气、呕酸水、胸口灼热吗?小心胃食道逆流找上门。

台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吴明贤,分析近年民众的健检结果指出,肠胃问题是国人普遍的毛病,特别是胃食道逆流,影响约两、三成的人。

「很多人年轻时就有胃食道逆流,年纪愈大愈严重,」吴明贤说。

他解释,胃食道逆流与饮食方式不当有关,包括吃太快,吃太饱或饿过头,吃太甜、太油腻等。

吴明贤主张,每顿饭一定要吃超过二十分钟,细嚼慢咽。

充分咀嚼,让食物与唾液里的唾液?充分混合,不仅有助于消化吸收,也较容易有饱足感。

「进食二十分钟后,大脑才会发出饱的消息,」吴明贤说。一旦吃得太快,当感觉饱时,通常已经过饱了。

吃得慢一点,就比较容易只吃七、八分饱,避免过重,也能延寿。

10.外食必备筷子

自备筷子、汤匙,可不只单纯支持环保,更重要的是捍卫健康。

吴明贤的办公室矮柜上,正晾着用过午餐后洗净的不锈钢筷。

他坦言,心中一直对免洗筷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曾浸泡有害人体的制剂存疑。对于一些店家提供非抛弃的塑胶筷、铁筷等,他也怕洗不干净,不太敢用。

尤其,他专研幽门杆菌,深知用筷子的亚洲国家,因为共食,感染幽门杆菌的机率,比用刀叉、把菜分到自己盘里的西方国家民众,高了两、三倍。

在台湾,每一百人中,有三十五到四十人感染幽门杆菌,比例不低。幽门杆菌更已证实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有关。

幽门杆菌可透过未洗净的筷子传染。要避免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带筷子。

11.四分钟「冷战」

一年的健康计划,自然不能少了婚姻经营之道。一个小秘诀是,掌握关键四分钟。

精神科医师杨聪财指出,不少人出门上班时,脑子里已在想工作的事。如果配偶在此时不断交代水电费要缴、电器要修等日常琐事,干扰他的思绪,彼此不对频下,很容易吵架。

同样的情形,也容易发生在下班后刚进门时。在办公室受的气还没消解,一打开家门,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股脑轰袭,战火瞬间引爆。

杨聪财建议,夫妻在上班前、下班后,两个时段各四分钟「冷战」。无声胜有声,让对方的心情,「从FM转到AM」,调整一下。

12.少吃维他命

早上起床盥洗时,请面对镜子微笑。

情绪对健康影响深远。已有不少研究指出,经常有正面情绪的人,活得较久、较健康,也少得心脏病等。

「保持心情愉快、知足,免疫力比较好。经常忧郁,免疫力较差,」台大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江伯伦说。

多年从事免疫研究,江伯伦特别点出,吃维他命不见得能帮助人保持健康。

例如,很多研究显示,除非有特殊疾病,否则吃过量的维他命A、E等,对身体有害。

「一旦超过(建议量)五倍以上,免疫力下降,得癌症与自体免疫性疾病的风险会增加,」江伯伦建议,均衡饮食最重要。只要摄取足够的营养,就不需要额外吃维他命。

13. 睡前半小时留白

一夜好眠,精神百倍。但现代人愈来愈难睡得好。林口长庚医院曾调查发现,台湾约每四个人就有一人有睡眠困扰。甚至有一成的人,失眠超过一个月以上。

为新年注入元气,必须建立好的睡眠习惯。

林口长庚医院睡眠中心主任陈泞宏建议,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好好放松、净空,将心烦的事放下。

这段时间,不要再上网、玩手机、iPad,改成写日记、听音乐、泡澡等。

或者试试肌肉放松法从头到脚,逐一用力紧绷各部位肌肉,几秒钟后再放开。例如,用力闭起双眼、或握紧双拳或用力耸起双肩,几秒后放开,感受每处肌肉从紧绷到放松的感觉。

,别忘了白天多晒晒太阳,压抑脑下垂体分泌褪黑激素,保持清醒。

晚上回到家,需要有利睡眠的环境。假如家里的灯偏白、蓝光,可换成昏黄的光,避免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才能睡得香甜。


  该文章《坐一小时 比抽一根烟更致命》由网友『愈演愈烈』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