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1.5餐!有效运作消化本能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远离高血压、糖尿病

本书的开头提过,「饥饿感」具有唤醒各种本能的力量,而「饥饿感」带来的食欲,是人类活动的根源,也是不可或缺的本能之一。「性本能」同样是原始本能,一、二周的空白并不会死亡,,食欲本能(消化吸收本能)只要停止几天,立刻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处于空腹状态,血液中缺乏糖分(葡萄糖),脑部下视丘的饥饿中枢就会积极运作,发出进食信号—这就是食欲的源头。而另一方面,饱足机制有一项特征,就是胃的饱足状态和脑部的饱足感有时间差。

其实,饱足感并不是因为胃部饱涨产生的,而是透过脑部的神经细胞,让脑部下视丘的饱足中枢受到刺激而形成。其机制是人体在摄取一定份量的食物后,血糖会上升,饱足信号便会被送至脑部的饱足中枢。此时,饱足中枢认为吃饱了,才停止我们的食欲。

认真看待「用餐时间」,每餐至少花30分钟享用

所以,只要脑部察觉饱足信号,就算胃部还没完全装满,依旧可以感到饱足。反过来说,如果胃部完全装满,就代表吃进过量食物了。不过,从开始用餐后大约30分钟,大脑的这项机制才会开始运作(即血糖上升,饱足中枢开始抑制食欲)。

,只要慢慢吃,耗时30分钟以上,即使没有吃很多,也可以产生饱足感。吃到七、八分饱比较适当,也能充分感到满足。,富含脂肪的「美食」,或是不太需要咀嚼便能吞下的软嫩食物,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吃得很快,流于兽性的食欲,进而狼吞虎咽。

狼吞虎咽的人,就是趁脑部还没抓到饱足信号时,就将食物拚命往胃里塞。只要了解前述的饱足原理,自然可以知道如何透过人为的方式来控制食欲;其实,关键就在于细嚼慢咽。只要花时间慢慢吃,即使量少,也能充分获得饱足感。

从这点看来,套餐可以说是狼吞虎咽或暴饮暴食的救星,从前菜到主菜,每份餐点都慢慢端出来。若是日式料里的套餐,吃下好几道菜后,服务生才会问「需要白饭吗?」有些性急的大胃王会怒骂「一开始就应该跟饭拌一拌后,一起端上来嘛!」如果慢慢吃,就可以感受到,即使份量比平常少,仍然会有相当的饱足感。

1天1.5餐!有效运作消化本能

虽然我们无法每天都吃套餐,但也应该将「慢慢享用一餐」的习惯,尽量融入生活。,只要慢慢吃,自然会仔细咀嚼,只要多嚼几次,就能靠着食材自然又细致的口味获得满足,不必依赖加工食品的重口味。这么一来,味觉会变得比较灵敏。只要味觉敏锐,自然会减少盐分与脂肪的摄取,有助于活化脑部。

说得极端一点,不把吃饭当一回事的人,不但想法很随便、生活也同样随便。为了提升生活与人生的品质,必须从「人性的角度」,管理「兽性的食欲」。

好吃的食物,一定要少吃

如果食欲只是为了满足饥饿感,吃饭就成为单纯的「喂食」。「食欲本能」不只是为了满足肚子,也是人们欢乐与喜悦的泉源。举例来说,很多人肚子饿的时候,脑里会想着各式各样的菜色,内心充满期待。有些人吃美食的原因,是为了「犒赏」自己「今天工作真顺利,做得真好!那么,今晚好好吃一顿吧!」不管哪个例子,都显示出满足食欲的行为背后,隐含着重大的价值。

只要是美食,一定会吃太多;一旦暴饮暴食,不管什么食物,都会对身体造成负担。以盐分为例,生物没有盐(矿物质)就无法生存。身体的本能会追求所需的物质,而对于身体需要的物质,也会觉得好吃。正因为觉得好吃,才会不小心吃太多。

想必各位都知道,暴饮暴食所摄取的过量盐分,对身体多么不好。喝完酒来碗拉面,或是在酱菜上淋酱油,过量摄取盐分,总是与「重口味」脱不了关系。

另一点是脂肪,脂质有相当高的热量(卡路里),所以对出生以来,一直处于饥饿状态的人类而言,可说是上乘美味。

炸鸡或炸猪排都是用油炸面衣来包裹肉类,世上再没有其他食物,可以满足人类偏执又奢侈的饮食本能了。不过,越好吃的食物,越容易吃太多,这点又与盐分相同,摄取过多脂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身体会自然地追求维持生命所需的物质,而身体想要的物质,我们会觉得好吃,觉得好吃就容易吃太多。这种意志力败给欲望的模式,换成蛋白质是如此,换成碳水化合物也不例外。

以前的社会不如现在富裕,就算想吃美食,也很少有机会一饱口福。有些时代即使想吃肉,也只能吃水果充饥,有些时代想吃白米,餐桌上却只有麦饭可吃。

现代人可以尽情地大饱口福,我们所处的环境,能充分满足奢侈的饮食本能;而这种喜好脂肪与糖分的本能,也变得比过去强烈许多。

所以,我们变得更容易暴饮暴食;于是导致营养过剩、卡路里过多,连带造成糖尿病、高血压等生活习惯病。,「食欲本能」现在也正面临危机—这个危机并不是因为无法满足,而是过度满足所导致的结果。

每日1.5餐,头脑最清楚、工作最有效率

话说回来,要如何掌控食欲本能呢?先前曾提过,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花30分钟以上的时间慢慢吃」。不过,如果一天三餐都得慢慢享用,有点不切实际。,我建议各位不妨这样改变饮食习惯只有晚餐才注重营养与份量,并慢慢享用;早餐与午餐则简单解决,仅仅补充最低限度的能量,让身体活动比较有效率(若是糖尿病患者,一天三餐都必须均衡摄取)。

我本身就采取这种方法,我摄取的食物份量,是正常人的一半,也就是过着「每日1.5餐」的饮食生活。而且,我不但不觉得自己吃太少,反而好像可以活化身心,让头脑变得很灵光。

也必须注意营养均衡,份量以「差一点点」最刚好。以我而言,早餐经常只吃一根香蕉或一片吐司,再搭配咖啡,而中午为了避免血糖过低,也只吃片巧克力。如此一来,晚餐前经常会觉得有点饿,不过,人类的本能在「有点饿」的状态下,会变得更活跃。体能与心智活动,也是在「有点饿」的时候,最可能达到最佳表现。

所以,想充分发挥本能,重点在于经常过着「感到饥饿」的生活,但这又与生活节律有关,我会在第4章详细说明。食欲是兽性本能的展现,如果要以人性控制,就必须花时间慢慢享用均衡的饮食。

「肚子饿」就要进食,预防胃炎、胃溃疡

消化并吸收我们吃下的食物,是由肠胃等消化系统负责,,即使同样都是肠子,大肠的主要工作,也只有吸收水分而已。胃和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是吸收并消化养分的主要器官,食物会在小肠停留将近一天,养分被吸收之后,再送进大肠成为粪便。

消化吸收的运作,是源自本能的条件反射,也是习惯化的本能行为。我们可从胃部即使没有食物,但只要一到平常吃饭的时间,仍会分泌胃液这一点,便能清楚地了解。简而言之,我们的胃就像巴甫洛夫的狗(注)一样具有条件反射,只要一到固定时间,就会分泌消化液。

当我还是年轻的实习医生时,曾经亲眼见证好几次这种情形。有一种胃部显影检查,病患要先喝下「钡剂」,接着用X光透视「钡剂」在胃部的动态,观察身体是否有异状。当时我还年轻且技术不纯熟,检查时要花很多时间。上手之后,一名病患只要15分钟,还不熟练的时候,至少得花上30分钟。于是,原本病患应该在中午前照完,越接近中午,就与目标越差越远。当我透视这些病患的胃部时,他们虽然没有吃饭,却已经分泌大量胃液。

而且,胃液还会一口气分泌出来,像转开水龙头一样流泄而出,把胃装得满满的(分泌700cc)。这时候,即使喝下钡显影剂,也会遭到胃液干扰,无法顺利观察钡的动向。虽然胃部还是空空如也,但却已经分泌出胃液,这种胃液「扑空」的情形,对身体非常不好,相信各位应该很容易了解。

如果一直持续这种状态,胃壁会代替食物被胃液消化,引发胃炎或胃溃疡等。,因为胃液扑空,所以实际用餐的时候,胃液的分泌反而会变差,也会造成消化不良。由此可知,规律的用餐有多么重要。如果吃饭时间不规律,会连带造成胃液扑空。无论如何,因为胃液分泌,是依照习惯产生的反射现象,如果吃饭时间不规律,胃液的分泌扑空,就很容易形成消化系统疾病。为了提升消化吸收本能,请务必保持规律的吃饭时间。

市售肠胃药、止痛药,都会损害消化功能

减弱消化吸收本能的因素,除了吃饭时间不规律以外,还有暴饮暴食或咀嚼次数过少等等。唾液是第一个对食物发挥作用的消化液,比胃液还早。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是一种分解碳水化合物与淀粉的消化酵素。

,咀嚼次数太少,没有细嚼慢咽,会减少唾液分泌,降低消化的能力。,身体受凉、尤其是腹部受凉,也会导致消化吸收的能力降低。因为消化源自于酵素反应,目前已经确定酵素反应会受到体温极大的影响。换句话说,即使体温只下降一度,酵素反应也会变得非常缓慢,使消化工作停滞不前;所以腹部受凉对消化吸收本能来说,实是一大禁忌。

以上的情形属于习惯因素。而妨碍肠胃消化吸收的外在因素,则是抽烟与压力,止痛药与胃肠药等市售成药也包含在内。举例来说,香烟的成份尼古丁,除了会促进胃酸分泌,也会抑制胃部分泌黏液。胃酸在胃液里属于强酸性的消化液,胃酸过多会造成胃胀气或火烧心,也是胃食道逆流或胃炎的主因。

另一方面,胃部黏液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换句话说,胃部黏液的防御力减低,就代表胃酸的攻击力增加,,香烟之于消化吸收本能,可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敌人。市售治疗头痛或牙痛的止痛药,通常会添加抑制血液循环的成分。,血液循环可以促进胃部黏液分泌,所以连续服用止痛药,就会造成「胃部不适」。

一般而言,市售的肠胃药,大致上由3种功效的成分组成抑制胃液与胃酸分泌、中和胃酸、保护胃部粘膜。其中,胃酸抑制剂与粘膜保护剂,常会出现在医师处方的胃肠药中。

不过市售肠胃药,多半含有胃酸中和剂,问题就出在这里。中和胃酸后,胃部会呈现偏碱性而感到刺激,使胃部分泌更多胃酸。换句话说,服用中和剂反而会引起胃酸过多;原本想加强防御,反而让攻势更猛烈。

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添加中和剂呢?这是因为中和剂可以暂时消除胃部不适。有些人的症状较轻,能服用中和剂来解决问题,如果症状稍微严重,胃酸过多的负面效果,反而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市售肠胃药也添加了胃液抑制剂,服用过多难保不会引发消化不良。能够放心服用的,就只有粘膜保护剂。由医师开立的处方签,都会考量这些因素,并巧妙地调配各种成分,许多市售药品,都如前文所述一样充满了矛盾,使得药物的防御因子,转变为攻击因子。

所以,除非症状相当轻微,否则,服用成药丝毫无法改善胃部状态,反而会造成反效果,减弱消化吸收的能力。,避免服用市售胃肠药才是明智之举。

本文摘自采实文化《身体本来就会的11个自愈运动,让你年轻10岁》


  该文章《1天1.5餐!有效运作消化本能》由网友『相爱多年』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