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健检,5大关键必问题
本文出自天下杂志出版《别让身体比你老 - 解读不生病的关键》,更多内容>>
1.检查项目愈多愈好?
项目愈多的健检套餐,不见得最适合自己。选择时可以先考量两大原则个人需求、预算。
决定健检项目前,先了解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生活型态,有无特殊家族或个人病史,是否属于某一种疾病的高危险群,先思考清楚想从检查中了解哪些身体状况,再仔细看项目表,了解每一项检查的意义后,勾出最能满足需求的选项。
例如没有不良生活习惯及特殊家族或个人病史的人,可选择标准套餐,能筛检出90%左右常见的疾病。
列出项目后,再依预算删除或加减。
有些检查不需要列为标准套餐的常规项目,不必每个人每年都做,例如B型肝炎表面抗原及抗体。不论是带原者或有抗体的人,B肝的标记不会改变(除非是打疫苗才有抗体者,每10∼15年可追打疫苗),而带原者本来就应该进一步做完整的肝功能检查及治疗。
又如子宫颈癌筛检,成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吴晋祥认为,如果每年接受政府补助的子宫颈抹片检查结果都正常,就不一定需要特别在健检时做电脑薄层抹片检查。
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自费加做的部份更应审慎。有些检验项目是某种疾病的高危险群才需要做,不需要每个人都做,例如抽血验同半胱氨酸(Homocysteine,会导致血管粥状硬化,是体内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一种含硫胺基酸)、乳酸脱氢酵素(LDH,检测体内是否有发炎或异常反应),最好在经过专科医师评估后为心血管疾病高危险群才需要加验。
还有预测血管年龄的颈动脉超音波,吴晋祥建议没有心血管疾病症状的民众,经评估后为心血管疾病中度风险者(未来10年得病的风险10∼20%),检查的效益最好。
反之,有些人只做标准套餐是不够的。例如有大肠癌家族病史的人,最好加做大肠镜;瘾君子则要加强肺部及心血管疾病的检查;嗜吃槟榔者要增加口腔癌及食道癌检测项目。
40岁以上的女性最好加强乳癌检查,因为台湾超过三分之一的乳癌患者年龄在40∼49岁间。
医生建议40∼49岁妇女最好能每年检查,一年做乳房摄影、隔年做超音波。卫福部目前提供40∼44岁二等亲内有乳癌病史的妇女及45∼69岁妇女每两年一次免费乳房摄影检查,姐妹们应多加利用。
2.需要做高端影像检查吗?
高端的影像检查如电脑断层扫描、磁振造影、正子断层扫描,标榜能早期让癌症、心血管疾病现形,每种检查各有其优势及限制。
如磁振造影可做全身癌症筛检,也可做心脏造影,不用担心放射线暴露的问题,但对早期侦测肺癌、淋巴癌、食道、结肠直肠癌不敏感。
至于正子扫瞄能早期找出癌症病灶、评估心脏组织功能,但对肝癌、摄护腺癌的敏感度偏低,对心脏功能评估的分辨率比不上电脑断层及磁振造影。
正子扫描对大肠癌的敏感度也不高,台大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吴明贤曾经请已经罹患早期大肠癌的病人照正子,发现高达一半的人没有显影。
3.抽血可以验出癌症?
「验血测肿瘤标记的状况很多,」吴明贤表示,包括敏感度及特异性都可能有偏高或过低的问题,容易造成伪阳性及伪阴性,例如检测胰脏癌的标记CA19-9,女性验出的结果通常会比正常值37稍微高一点,而抽烟的人CEA(癌胚胎抗原,大肠癌筛检的参考指标)也会比较高,却不见得是癌症。
很多人一拿到检查报告就坐立不安、烦恼得睡不着觉,其实,不能尽信检查报告,应该要配合医生问诊、必要时加做其他检查、以及自己察觉警讯。
,坊间标榜一滴血就能验32种肿瘤标记的检查,万芳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林英钦指出,目前常见的有肝癌的胎儿蛋白AFP、大肠癌的CEA、摄护腺癌的PSA、卵巢癌CA125、胰脏癌CA19-9参考指标等,其他尚未被医学界普遍使用的,可能还在实验阶段或尚未被认可,民众最好多询问专业医师的意见。
,抽血结果仅是参考数值,并非诊断工具,一定要配合影像检查及医生的临床判断。
4.当天知道结果比较好?
如果是一般的检查如贫血、血压、胆固醇等,当天就能知道结果,但有些如影像检查,「看(判读)5分钟一定比看5秒仔细,」林英钦表示,给医生充分时间判读报告,也是给自己多一层保障,民众不需要要求当天知道结果。
而检查结果最怕判读错误,建议你选择健检中心时,就要考虑实验室品质,例如是否有美国临床病理学会(CAP)或台湾的全国认证基金会(TAF)认证,以及医检师素质,包含是否有专业执照、定期训练课程及考试等。
5.多做检查没有害?
其实,从非侵袭性到侵袭性检查,都可能产生风险。例如X光检验的辐射剂量对人体的伤害效果是会累积的,最严重可能致癌。
电脑断层的放射线风险更为惊人。,照一张胸部X光的辐射剂量为0.06mSv(毫西弗),而做一次电脑断层冠状动脉扫瞄就有10毫西弗,尤其是照全身的电脑断层检查更为惊人,建议还是以单部位如心脏冠状动脉或肺部检查为宜。
侵入式的检查则可能有内视镜器材消毒不够干净造成感染、或是消毒水引起肠胃不适的问题,选择健检中心时也必须考量医疗器材的清洗状况。
有任何问题,都应主动详细讯问帮你做报告解说的医生,或是到医院请教专科医师,听取建议后,更重要是身体力行,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该文章《选择健检,5大关键必问题》由网友『相爱多年』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