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加快工作速度?科学家告诉你为什么行不通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3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大脑不能做很多事
在我们谈到注意力时,一心多用是个迷思。大脑的本质是串行性地处理每一件事,一次一件。刚开始时你可能觉得很困惑,在有些层次上,你是可以做好几件事的,你可以一边走路,一边说话;当你读书的时候,你的大脑可以一边控制你的心跳;钢琴家可以左、右手弹不同的曲子,这些是一心多用,我谈的是要花注意力的作业,不是已经自动化的作业。就像在学校里要如何保持清醒地去听一堂无聊的课,或是面对乏味的工作时心思如何不跑到九霄云外,花在这些活动上的注意力都不是能一心多用的。
身为教授,我注意到上课时学生们的注意力有所改变,在我说话时,他们习惯狂敲笔电。三位史丹佛大学的研究者在上课时也发现一样的状况,他们决定来好好研究一下。一开始,他们本来以为所有的学生都不停地在玩电子产品,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就像我们都有的刻板印象,有些孩子的确是像着魔般地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但有些孩子则比较节制,不会一天到晚都在使用电子产品,也不会开二十四个窗口。研究者把第一类学生叫做「重度媒体多任务用户」(Heavy Media Multitaskers),把较没那么疯狂的学生叫做「轻度媒体多任务用户」(Light Media Multitaskers)。
研究者想要知道,如果要求重度用户专注在一个问题上,但又干扰他们,让他们分心,那他们保持专注的能力会如何?研究者假设比起轻度用户,重度用户应该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在不同作业间转换注意力,因为他们已经非常习惯在浏览窗口、写报告跟媒体刺激之间游走。但这假设是错的。
在每一个注意力测验中,重度用户的表现都比轻度用户糟,有时还糟得很离谱。他们不擅长排除无关消息,也没办法好好组织记忆,在每个需要切换注意力的实验,他们的表现都很糟糕。这篇研究的作者之一是心理学家欧飞尔(Eyal Ophir),他说这些重度用户「无法不惦记着那些他们没有处理的任务。高度多任务处理者总是被眼前所有的消息给绑住,他们没办法在脑中把事情一件件分开来。」这个最新的研究说明了大脑是无法处理许多件事的,即使你是硅谷中骄傲的史丹佛大学生也一样。
要了解上述这个结论,我们必须更深入去谈波士纳三合一理论中的第三个运行系统。假设当你在写一封很长的电子邮件时,你的手机突然传来短信声音中断你的思考,是你的情人传来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时候你的运行系统在做什么
■第一步转移警觉
要写电子邮件,你大脑的血液会迅速涌到前额叶皮质的前端去,这个部分的大脑是运行系统的一部分,它像个总机,告诉大脑现在该转移注意力了。
■第二步活化第一项作业的规则
在警觉中有两个部分消息,借由电流快速地流过你的整个大脑时发送。第一部分是寻找能够运行写电子邮件这个作业的神经元,第二部分是一旦找到这种神经元,这个消息是个指令,把它唤醒,叫它去工作。这个历程叫作「规则的活化」,要花零点几秒来完成,现在你开始写你的电子邮件。
■第三步把注意力移开
当你在打字时,你的感觉系统接受到你情人传来短信的通知—如果手机发出铃响,就是耳朵先收到通知;如果手机在你的口袋里震动,就是皮肤。因为写工作上的电子邮件的规则跟回传短信给情人的规则是不一样的,你的大脑必须从写电子邮件的规则中抽身出来,才能回短信给情人,这时,总机又发出警报,通知大脑再一次要转移注意力了。
■第四步活化第二项作业规则
大脑展开另一个两部分的消息,开始它的例行公事,一部分寻找传短信给情人的规则,另一部分是活化这些规则。现在你可以尽情地传消息给情人了,跟上次一样,也需要花零点几秒来完成这个转换。
这四个步骤必须依序完成,每一次你从一个作业跳到另一个作业时,这四个步骤必须再来一次,这是要花时间的,而且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做,这就是我们无法一心二用的原因。所以每一次转换作业再回去原来作业时,人们会自言自语说「我做到哪里了?」再花时间去找到刚刚停住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被打断后,要多花百分之五十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作业,错误率也会增加百分之五十。
那些看起来可以一心多用的人,可能是工作记忆比较好,能够对好几个输入消息都加以注意,把它们保留在工作记忆中。工作记忆还是一次处理一件事,因为工作记忆的本质也是串行性的。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比较能适应作业转换。一个熟悉作业的人,他完成这个作业的时间和所犯的错误,会少于不熟悉这个作业的人。
把处理串行性工作的大脑放进多项作业进行的环境,就好像把右脚套进左脚的鞋子一样,或许勉强可以塞得进去,走路会不自然、会慢、会容易摔跤,因为这不符合它的天性。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开车时打手机。在研究者测量打手机对开车所造成的干扰效应之前,没有人知道打手机对驾驶者造成怎么样的功能损害。这就像酒醉驾车一样。你记得上面谈过每一次大脑转换作业都要花费一些时间吗?打手机时,驾驶人比较不会跟前面的车子保持安全距离,会慢半秒去踩煞车,在踩完煞车后又比较慢才能回到正常速度。如果一个人开车的时速是一百一十公里,那么半秒就是十五公尺,百分之八十的车祸都是发生在驾驶人分心的前三秒之内。假如你增加工作转换量,就增加了出事机率,打手机的人比专心开车的人少注意到百分之五十的视觉线索,所以他们的出事率跟酒醉驾车一样也就不令人惊奇了。开车时化妆、吃东西、对路旁车祸探头探脑也好不到哪里去,都会造成意外事件。有一个研究显示在开车时,只是伸手去拿个东西就会增加撞车或差点撞车的机率九倍。
■一次做一件事
大脑是串行性的处理器,不能注意两件事,企业界和学校都鼓吹一心多用,研究清楚地指出这样会降低生产力及增加错误率。你可以试试看在白天时给自己一段没有干扰的工作时间把电子信箱、电话和社区网站都关掉,然后看你有没有完成比较多的工作。如果你觉得要让自己跟这些东西松绑有困难,不妨下载一个可以限制浏览特定网页时间的软件(编按例如应用程序「StayFocusd」)。
该文章《一心多用加快工作速度?科学家告诉你为什么行不通》由网友『捧在手心的挚爱。』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在我们谈到注意力时,一心多用是个迷思。大脑的本质是串行性地处理每一件事,一次一件。刚开始时你可能觉得很困惑,在有些层次上,你是可以做好几件事的,你可以一边走路,一边说话;当你读书的时候,你的大脑可以一边控制你的心跳;钢琴家可以左、右手弹不同的曲子,这些是一心多用,我谈的是要花注意力的作业,不是已经自动化的作业。就像在学校里要如何保持清醒地去听一堂无聊的课,或是面对乏味的工作时心思如何不跑到九霄云外,花在这些活动上的注意力都不是能一心多用的。
身为教授,我注意到上课时学生们的注意力有所改变,在我说话时,他们习惯狂敲笔电。三位史丹佛大学的研究者在上课时也发现一样的状况,他们决定来好好研究一下。一开始,他们本来以为所有的学生都不停地在玩电子产品,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就像我们都有的刻板印象,有些孩子的确是像着魔般地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但有些孩子则比较节制,不会一天到晚都在使用电子产品,也不会开二十四个窗口。研究者把第一类学生叫做「重度媒体多任务用户」(Heavy Media Multitaskers),把较没那么疯狂的学生叫做「轻度媒体多任务用户」(Light Media Multitaskers)。
研究者想要知道,如果要求重度用户专注在一个问题上,但又干扰他们,让他们分心,那他们保持专注的能力会如何?研究者假设比起轻度用户,重度用户应该可以更快、更准确地在不同作业间转换注意力,因为他们已经非常习惯在浏览窗口、写报告跟媒体刺激之间游走。但这假设是错的。
在每一个注意力测验中,重度用户的表现都比轻度用户糟,有时还糟得很离谱。他们不擅长排除无关消息,也没办法好好组织记忆,在每个需要切换注意力的实验,他们的表现都很糟糕。这篇研究的作者之一是心理学家欧飞尔(Eyal Ophir),他说这些重度用户「无法不惦记着那些他们没有处理的任务。高度多任务处理者总是被眼前所有的消息给绑住,他们没办法在脑中把事情一件件分开来。」这个最新的研究说明了大脑是无法处理许多件事的,即使你是硅谷中骄傲的史丹佛大学生也一样。
要了解上述这个结论,我们必须更深入去谈波士纳三合一理论中的第三个运行系统。假设当你在写一封很长的电子邮件时,你的手机突然传来短信声音中断你的思考,是你的情人传来的,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时候你的运行系统在做什么
■第一步转移警觉
要写电子邮件,你大脑的血液会迅速涌到前额叶皮质的前端去,这个部分的大脑是运行系统的一部分,它像个总机,告诉大脑现在该转移注意力了。
■第二步活化第一项作业的规则
在警觉中有两个部分消息,借由电流快速地流过你的整个大脑时发送。第一部分是寻找能够运行写电子邮件这个作业的神经元,第二部分是一旦找到这种神经元,这个消息是个指令,把它唤醒,叫它去工作。这个历程叫作「规则的活化」,要花零点几秒来完成,现在你开始写你的电子邮件。
■第三步把注意力移开
当你在打字时,你的感觉系统接受到你情人传来短信的通知—如果手机发出铃响,就是耳朵先收到通知;如果手机在你的口袋里震动,就是皮肤。因为写工作上的电子邮件的规则跟回传短信给情人的规则是不一样的,你的大脑必须从写电子邮件的规则中抽身出来,才能回短信给情人,这时,总机又发出警报,通知大脑再一次要转移注意力了。
■第四步活化第二项作业规则
大脑展开另一个两部分的消息,开始它的例行公事,一部分寻找传短信给情人的规则,另一部分是活化这些规则。现在你可以尽情地传消息给情人了,跟上次一样,也需要花零点几秒来完成这个转换。
这四个步骤必须依序完成,每一次你从一个作业跳到另一个作业时,这四个步骤必须再来一次,这是要花时间的,而且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做,这就是我们无法一心二用的原因。所以每一次转换作业再回去原来作业时,人们会自言自语说「我做到哪里了?」再花时间去找到刚刚停住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一个人被打断后,要多花百分之五十的时间才能完成这个作业,错误率也会增加百分之五十。
那些看起来可以一心多用的人,可能是工作记忆比较好,能够对好几个输入消息都加以注意,把它们保留在工作记忆中。工作记忆还是一次处理一件事,因为工作记忆的本质也是串行性的。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比较能适应作业转换。一个熟悉作业的人,他完成这个作业的时间和所犯的错误,会少于不熟悉这个作业的人。
把处理串行性工作的大脑放进多项作业进行的环境,就好像把右脚套进左脚的鞋子一样,或许勉强可以塞得进去,走路会不自然、会慢、会容易摔跤,因为这不符合它的天性。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开车时打手机。在研究者测量打手机对开车所造成的干扰效应之前,没有人知道打手机对驾驶者造成怎么样的功能损害。这就像酒醉驾车一样。你记得上面谈过每一次大脑转换作业都要花费一些时间吗?打手机时,驾驶人比较不会跟前面的车子保持安全距离,会慢半秒去踩煞车,在踩完煞车后又比较慢才能回到正常速度。如果一个人开车的时速是一百一十公里,那么半秒就是十五公尺,百分之八十的车祸都是发生在驾驶人分心的前三秒之内。假如你增加工作转换量,就增加了出事机率,打手机的人比专心开车的人少注意到百分之五十的视觉线索,所以他们的出事率跟酒醉驾车一样也就不令人惊奇了。开车时化妆、吃东西、对路旁车祸探头探脑也好不到哪里去,都会造成意外事件。有一个研究显示在开车时,只是伸手去拿个东西就会增加撞车或差点撞车的机率九倍。
■一次做一件事
大脑是串行性的处理器,不能注意两件事,企业界和学校都鼓吹一心多用,研究清楚地指出这样会降低生产力及增加错误率。你可以试试看在白天时给自己一段没有干扰的工作时间把电子信箱、电话和社区网站都关掉,然后看你有没有完成比较多的工作。如果你觉得要让自己跟这些东西松绑有困难,不妨下载一个可以限制浏览特定网页时间的软件(编按例如应用程序「StayFocusd」)。
该文章《一心多用加快工作速度?科学家告诉你为什么行不通》由网友『捧在手心的挚爱。』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