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的人,请举手!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2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常常大脑短路,腰酸背痛,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吗?小心体内慢性疲劳的地雷,正伺机引爆。

睡眠不足、激烈活动、营养失调等都会引起疲劳。肉体的疲劳大多透过休息,改善生活习惯便能抒解,当经过一段时间疲累依然没有好转,则必须考虑其他因素

破解疲劳密码

■疾病引发的慢性疲劳包括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或肾上腺机能低下)、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终止症候群)、慢性感染(如慢性活动性B型、C型肝炎)、控制不良的慢性疾病如心脏衰竭,贫血、癌症、自体免疫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重度肥胖、精神疾病如忧郁症等,均会引起疲倦感,万芳医院家医科主任谢瀛华指出。

■当排除疾病,疲劳仍持续不退,可能属于心理疲劳(mental fatigue),应寻求专业咨询诊断,「门诊里这种个案不少,」萧美君观察,尤其是遇到中年危机的男性,常抱怨身体不再听话,难以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事件,渴望新的活力和刺激,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心已经累了。」

■慢性疲劳症候群(CFS,Chronic Fatigue Syndrome)是一系列身心症状的统称,患者往往长期受倦怠所苦,却又找不出病因。发病前并无预兆,症状类似感冒、非常疲倦,服药也无改善,病况起起伏伏,造成生活极大困扰。

目前慢性疲劳症候群仍缺乏有效的治疗,必须依患者情况而定,除了药物之外,并搭配运动、休息、心理咨商等辅助治疗。

如果持续出现以下症状3个月,最好详加检查确认

◎经常头痛。
◎肩颈肌肉酸痛。
◎颈部淋巴节肿大。
◎注意力无法集中,影响工作或学业。
◎每天都觉得工作很累。
◎精神状况不好,情绪低落。
◎睡眠品质差,常睡不安稳。

抗压为充电之本

压力可说是慢性疲劳的罪魁祸首,不但危害身心,也会影响生产力。长期研究压力,目前为美国西点军校行为科学及心理系教授陈永仪指出,美国曾有数据预估,一名员工因压力缺席造成的损失是每日100万,大企业均设有员工心理支持计划,协助员工解决压力;在华尔街,甚至会为股票操作员雇用心理治疗师。

但压力并非一无是处,短期压力(1个月以下)还有助活化免疫系统,「压力原始的存在意义,是为了增进人的健康及生存能力,」陈永仪指出,平时若能学习压力管理,提高应变能力,压力也能化为成长的助力。

除了睡眠充足、营养均衡、规律运动之外,以下心灵的抗压装备也不可或缺

■正面思考

天有不测风云,油价涨、景气差,即使世事难料,「如何诠释发生的事,还是操之在己,」陈永仪认为,压力大会窄化思考能力,陷入无路可走的迷思,「一定要很有意识提醒自己,人生永远都有选择。」

她建议,压力事件发生时,先暂停思绪,深呼吸、走一走、转移注意力,等静下来后,拿纸笔写下自己能做什么,「恢复掌握状况的信心。」

正面思考还有助跳脱负面情绪,「我常把吃苦当吃补,相信过了这一关,会成长得更坚强,」萧美君表示。她最疼爱的弟弟被同学车祸肇事脑部重伤,开了两次刀,幸运活下来,却造成部份脑功能缺损,「过程真的很苦,但怨天尤人没有用,」萧美君回忆,经由这次变故,全家关系更紧密团结,也让她进入脑伤复健领域,帮助相同状况的病人和家属。

陈永仪建议,压力大时可以自问自答我一定要这么想吗?我非得这么做吗?有没有变通方法,或是另一个角度去看?最坏的状况是什么,发生了会怎样?是比想像还糟,或和想像的一样?那又如何?

■认识自己,找出压力源

压力源是指引起压力反应的任何刺激。对压力源的认知及行为反应,因人而异,例如长痘痘对某些人是压力源,对其他人则否;同样遇到塞车,有些人气愤难消,有些人却悠哉以对。

「只有自己清楚处于压力时会有哪些反应,」陈永仪强调,大家都说有压力,其实一半以上不知道自己正在受压,「我曾经在和别人讨论时愈讲愈激动,还大叫『我没生气』!」她笑说,学习辨识压力源,才能及时解决,不致恶化到情绪失控。

■设置实际可达成的目标

无论工作或生活上的计划,都可将长期目标切割成短程的小目标,不但增加效率,也能因成就感而忘却疲劳。例如需要减重的人,一开始就要求一星期运动至少4次,往往都会放弃,但如果先从每天5分钟逐渐增加,达成机率就高很多。

■保持信仰

「任何诊断或治疗,都要考虑身、心、灵是一体的,」陈永仪指出,愈来愈多研究结果显示,宗教、压力和健康密不可分,面对同样的压力时,有宗教信仰的比没有的人生理反应较缓和。

「人生还是要有信念,或许不一定是宗教,」资深精神科医师王浩威认为,信念会带来自信,愿意接受挑战,「即使很单纯的理念,也能支持人继续活下去,」他解释,人生有很多时刻必须妥协,唯有不断自我觉察,才能清楚如何在最少妥协下,找出最大的可能性。


  该文章《累的人,请举手!》由网友『{猥sμο型男╃↗』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