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个5/8的「黄金」生活
现年六十二岁的野村正树,自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毕业之后,曾在日本三多利(Suntory)公司工作长达二十八年,活跃在业务部、宣传部和行销部。九五年,五十岁时结束长达二十八年的白领上班族生涯,成为专业作家,专心于商场、自我启发、小说等文章的写作和演讲,也是日本推理作家协会、日本Pen Club、日本文艺家协会会员。
在他最近出的一本新书--《5/8人生黄金律》,他提出要如何做有效的时间管理,将开(On)与关(Off)的时间做八比五的黄金比例分配,才能赢得人生最佳的续航力。
凡事不用得满分
在本书一开始,野村正树就开门见山地指出,如果想让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就不该强迫自己凡事一定要得到满分,而是「维持适度的努力、保持适度的成功,这才是无上的秘诀,」野村正树指出。
适度、中庸的最大敌人是「表现过度、做得太多」。
事实上,表现过度、做得太多,只是让工作人提早走到尽头。八分之五的哲学转换到企业界的概念是,即使为了工作也不该损及身体健康;如果因为进行多余的行动导致失败,那么本来可以循序走向幸福的人生地图,可能很快就走到尽头。
为何这么说?野村指出,
第一,任何人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想在如此竞争的社会里获胜存活,真的不容易。
例如有一家公司的营业部门,出现两个同样优秀的营业人员A和B,他们的销售技巧高超,每个人每月都可以卖出五个(或五台)产品。A为了打败对手B,某个月拚命加班工作,卖出六个。
B也不甘示弱也拚命加班,下个月卖出七个,A于是取消周末的休假继续工作,接着卖出八个。B连周日和国定假日都不休息,拚命工作……,业绩虽然像爬楼梯般上升,两人的竞争也无法停歇。
这种激烈的竞争,通常只有在其中一人放弃,或是拚到其中有人因身体吃不消、生病而败下阵来才会喊停,并且「决定胜负」。
就某种角度来看,这两个人堪称是企业界的好榜样,值得效法或推崇。
但问题是,如果人只能随着大环境,不得不天天盲目地努力工作,野村质疑,这样应该不算是幸福吧?
因为,第二,人类的行动都会受到「时间」这种物理因素的限制。
前面提到那两位竞争者,就算他们把休假日都用上,能使用的时间依然有限;就算每天努力加班到第二天的上班时间、就算年间所有的休假日都工作,一年最多也就是那三百多天,时间这项资源原本就是有限的。,看起来没完没了的体力消耗战,终有一天会到达极限。
第三,人类虽然能够尽全力冲刺,但其持续力毕竟有限。
像前面两个例子,工作努力过了头的人,到头来多为过度操劳所引起的疾病所苦。
眼前的时代,可说是一方面夹杂着深度忧虑,一方面求生存的社会。搁下问题的后果很难想像,因为我们共乘的这辆「成果主义」的失速列车,速度正不断地加快。
野村建议,人们正处于关键的时间点,当务之急是,必须及时设法在自己的身上装好适用的煞车系统,也就是阻止意外事故发生的安全机制,以防万一。
适度哲学少就加,多就减
这个煞车系统,野村指出,就是日本人的一种生活哲学,那就是「少就加,多就减」。
他认为日本人的内在已经根植着「适度、适当」的生活哲学和方法。
他指出,日本人这种加加减减的生活主张。可以跟美国型的生活主张成为鲜明的对比。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场合,如企业、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几乎完全被所谓的「美国型成果主义」影响。
美国式的社会,大概具有以下五个特色
--社会最大的价值由「谁最有力量」、「规模最大」、「成长力最强」决定。
--唯有「强者」能存活,能赢得广大的财富、权力,像是社会给他的奖赏。
--「弱者」只能落入败部,逐渐淍零。
--「强者」为了维持不败,必须时刻让自己的能力处于「能全力、持续发挥」的状态。
--胜利组只有一、两个,其余的多数会落入败部。
就第五项来看,很像运动比赛中的淘汰赛;参加这种比赛中途只要稍有闪失、后继无力或松手,整场比赛就可以宣告结束。
人类无论是谁,每天都只拥有二十四小时;其中的三分之一(约八小时)用在睡眠、盥洗、和外出的准备,也就是为生活工作做「中途加油(pit in)」的时间。之后的十六小时才是真正的「活动时间」。
妥善分配On与Off
这十六小时在需要工作的平常时间,还可以分成两大段
一是工作或通勤所需的「On(开机受拘束)」时间;一是、工作之余可以解放稍事休息的「Off(关机自由)」时间。在此最重要的是「On与Off之间的分配」。
如果由日出到日落都在工作,将显得很辛苦。如果成天游玩,就无法在工作上有所成就。表现太差很可能被老板开除,导致前途茫然。,开机与关机的时间,野村建议要维持八比五的黄金比例,人才有足够的持续力继续往前走。
「没有星期日的生活」和「天天星期日的生活」其实是一样凄惨的。
在此前提下,我们仍须仔细考量,如何在On与Off之间找出理想的平衡点。
尽管例外的情况也不少,一般企业人士多半是早上九~十时开始工作到晚上五~六时,一天大约工作八小时,通勤时间往返加起来约两小时,时间的分配大致如下
一日的On(受拘束)时间=十小时(工作八小时+通勤二小时)
一日的Off(自由)时间=六小时(活动总时数十六小时-受拘束时间十小时)
野村指出,这应该是最愉快的一日时间分配,也是最佳的平衡才对。
也就是说受拘束时间(十小时)÷平日活动时间(十六小时)=八分之五
这样的平衡也有被破坏的时候,例如每天通勤的时间如果往返长达三小时,加上必须加两小时班,那么,加班也算进去的受拘束时间(十三小时)÷平日活动时间(十六小时)=大约五分之四;这样的生活的确是很辛苦。
不过,刚才的计算主要是以工作做为生活的基础,如果是专业家庭主妇或以家事及育儿为主利用空档工作者,其时间分配可能有很大的改变。
例如如果每天往返约一小时车程的超市打工,每天工作五小时,那一日的受拘束时间只有六小时。其余十小时就可以从容地照顾小孩、做家事或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种情况正好实现以「居家生活」为背景的黄金比例。
「不过如果一个人已经做了全职的工作,回家以后还得做家事或照顾小孩,生活将变得很可怕,」野村指出。
台湾许多职业妇女不是就过着这种作者口中所谓的不成比例的恐怖生活?
在实际的生活中,并非所有情况都能够安排得如此适当和舒适;不过最重要的是,野村建议,回归人的原点,一开始时就应该确定「自己原来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
因为确定之后,就能找出目前有什么问题?如何修正?修正到什么程度?等改善的方向和目标。生活的黄金律 秘诀在早起
野村认为,活用黄金律过快乐舒适的社会生活时,有几项简单的原则。
想做到不必假日加班,就可以把日常的工作都做完,就是要工作敏捷有效率,而想要工作有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活用早晨的时间。
对薪水阶级而言,早晨的时间为何特别重要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早上是一天当中头脑最清醒的时刻,能妥善利用早上时间的话,工作会特别有效率。
日本人常说「早上一小时,胜过晚上三小时」。
意思是说我们上完班后,用疲劳的身体继续工作写报告,或花三小时开会,倒不如第二天早上,一个小时就可以做完这些工作了。
原因就在于,早起的话可以晒一下早晨的阳光,让人的副肾皮质贺尔蒙分泌旺盛,这样一来头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思考和做事的效率都会提高。一点好处就是,对日常的工作也有帮助。有人说,人真正发挥工作效率是在起床苏醒三小时之后。例如,有些九点上班的人,能于早上六点钟起床最好。
只要做出一点点努力,就可以提早到办公室,在上班前作好工作上的准备。
甚至不必提早出门,凡是早起的人,到了公司以后也会引擎全开、头脑清醒,整个早上乐在工作;到了傍晚,能够无事一身轻地离开,而这种愉快的日子会愈来愈多。
《5/8人生黄金律》
作者野村正树
出版社天下杂志
出版日期2006年12月6日
该文章《过一个5/8的「黄金」生活》由网友『_ジ快速逃离』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