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吃越瘦?减重靠「健康餐盘」,全民通吃?
减重一族,应该都听过「健康减重餐盘」(my plate),,此概念对于每个人都一体适用吗?近来,网流传一款微调版的健康减重餐盘,在设计概念上与正规的健康减重餐盘有所差异性。营养师提醒,提到减重,不可忽略的是运动,在进行「健康减重餐盘」方法时,必需重视运动营养评估,才能达到理想的健身体态。
在决定采取「健康减重餐盘」计划前,也就是将餐盒当成食量计算之前,先想想究竟什么是「健康餐盘」?营养师苏妍臣表示,要提到此原创概念的祖师爷—「饮食指南」。也许这名词让人感到陌生,却是政府为了民众预防营养缺乏、促进健康的重要饮食建议。利用一目了然的图案让民众参考遵守。以台湾为例,采用的是迈向康庄大道活力扇型图,而日本是陀螺型、加拿大是彩虹及圆版图、中国则充满了古庙风味,虽说画面好看,内容也大同小异,总是缺少浅显易懂的风味。
均衡养生餐点我的健康餐盘(my plate)
哈佛医学院为了能将艺术和营养成功的融为一体,决定去除五颜六色的花花绿绿,将指南反璞归真,依照健康饮食的最佳比例,于2011年时设计出现今全球广为流传的—「我的健康餐盘(my plate)」。其中的概念十分简单,餐量一半的蔬菜水果、适量的淀粉及蛋白质,只要依照这样的饮食比例,不必费心计算就能吃到健康、均衡的养生餐点。
,这样的简易饮食概念,真能老少咸宜,大小通吃吗?以运动员为例,根据奥林匹克运动协会的营养建议,这样的餐盒其实只占了三分之一的正确答案。以耐力型运动为例,运动营养共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平日的体重管理,确实与健康餐盘的核心概念相似—「餐量一半的蔬菜水果、适量的淀粉及蛋白质」,的确是维持体态的不二妙方。
耐力型运动者餐点比例必需适度调整,竞赛当天或是重度训练时日,摄取的淀粉类甚至需要达平常日的二倍,再微增量蛋白质及适量蔬果摄取。
耐力型运动者餐点比例 必需适度调整
随着运动强度增加后,餐点比例就必须调整,尤其淀粉类。耐力型运动者饮食的最终目的,就是「肝糖保存」,利用增加全谷淀粉类的摄取量,尤其在竞赛当天或是重度训练时日,摄取的淀粉类甚至需要达平常日的二倍,再微增量蛋白质及适量蔬果摄取,进化版的餐点比例如下图标
以上餐点比例,是针对在耐性型的运动者,如马拉松、单车、三铁等项目;,虽然健康餐盘简单好用,不过若是想要靠饮食来让运动更精准到位的朋友,建议还是找营养师进行客制化的饮食设计,才能吃出理想好体态。
该文章《越吃越瘦?减重靠「健康餐盘」,全民通吃?》由网友『小冷漠‰』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