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糖尿病需建构一个更健康饮食的环境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1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得这个病,要吃什么比较好?
常如此被问。但都是在亲人得了重病 ─ 通常是癌症,之后才来问。这显示,大家普遍相信吃的重要性。若不真认为,吃可能具有某种疗效,至少他们相信,吃对食物是有助健康的。
事实上,很多食物有助健康,是在于其预防疾病的功能,所以吃对食物,是每ㄧ天的生活课题,而不是等到生病了,再来注意。
非洲的经验告诉我们,历经饥荒、营养不良的小孩,很容意受各类病源感染,感染后的死亡率也较高。换言之,他们是处于免疫不健全的状态。这是一个能量及主要营养成分摄取不足,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极端案例。
有趣的是,最新科学证据亦显示能量摄取不足的另一极端 ─ 肥胖的人,在手术后也较易经历院内感染。2009年的H1N1全球大流行的数据,亦显示肥胖也会提升H1N1流感的死亡风险,或导致较严重的病情。虽然肥胖降低免疫力的生理机制的细节,仍有待厘清,但临床流行病学的数据,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过多的脂肪组织,直接或间接所激发不正常生理代谢,及发炎反应,确实与罹患多种疾病,含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
全球整体而言,体重过重及肥胖的人口比例一直有在上升的趋势,至今肥胖是当下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列为,最迫切需被改善的危害健康的风险因子。而美国医学会,甚至直接将肥胖归类为疾病。
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更在古巴的经验,展示了有趣的时序关系。在1990─1995年间古巴历经了经济不景气,使整体人口饮食摄取量减少,肥胖人口减少,糖尿病发生率继而减少,但这些肥胖与糖尿病发生率减少的趋势在景气回转之后,也一一回升到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的紧紧连联系于肥胖,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全球肥胖人口比例的持续增加,导致糖尿病患人数,已从1980年的1.08亿,增加到当下的4.22亿。世界卫生组织在今年破天荒地发表了第一篇《全球糖尿病报告》,且今年世界卫生日(4月7日)是以《打败糖尿病》为主题。糖尿病人数持续增加的趋势,在台湾亦然。除超重和肥胖人数的增加外,人口老化,也是导致糖尿病人数激增的重要因素。整体而言,这趋势若不改变,对未来数十年国人健康的负面重荷将持续倍增。,以政策及行动来扭转此恶化的趋势,是ㄧ迫在眉梢的议题。
科学文献显示,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子,除基因外,主要是 不运动不健康的饮食,并 与过重/肥胖的息息相关性。所以要遏止糖尿病人数的增加,需回归到日常生活模式的改变,亦即健康的饮食,积极持恒的运动,以避免体重过重。世卫的糖尿病报告中强调,第二型糖尿病可预防性的落实,需透过多面向并整体的建构一个减少糖尿病风险的健康环境。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更强调。“即使在最贫穷的环境下,政府也必须确保人民能够作出这些健康的选择。。。”
现仅就饮食的选择,来审视台湾是否有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据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调查,超过八成的国高中生,早、午餐是仰赖外食;而成人早午餐外食族亦高达60%以上。调查亦显示50%以上的外食族,经常仰赖便利商店的餐食。饥饿的外食族伸手可及的便当,是清一色白米便当与白米饭团(相对于全谷、糙米饭)。若是面包则是清一色精致面粉(相对于全麦面包)。更不用说其他零食类的糕饼,免不了饱和脂肪,及反式不饱和脂肪。外食族在自助餐店,或面店,也一样是与全谷食物绝缘市上九成的便当是白米饭,而面店大都不会有全谷面。
过往数次的营养调查均显示国人高达50%的能量来源,仍仰赖碳水化合物米食/淀粉类(即五谷类),而白米占了很大的比例。那吃精致白米,与糖尿病何干?
来看几篇研究文献。美国有两个长期追踪的研究,一个是医事人员追踪研究3万9千多位男性,一个是护士追踪研究十五万多位女性,综合分析在控制了生活模式及饮食习惯后,发现多吃白米比很少吃白米(每周吃多于5份比每月一份都没吃)的人,有显著较高的第二型糖尿病罹患率。多吃糙米比不吃(每周吃多于2份比每月一份都没吃)的人,第二型糖尿病罹患率则较低。
另一个在伊朗的交叉介入研究,让体重过重(BMI>25)的女人,一组先吃6周的糙米后再吃6周的白米,另一组先吃白米,再吃糙米。在控制摄取等量的卡路里后,发现吃6 周糙米比吃6 周白米,体重少了1.28公斤,腰围臀围、及BMI都显著具统计意义的减少。最重要的,发炎指数(CRP)也减少了。这是唯一直接把糙米与白米在同一个人作比较的研究,结果相当具说服力,白米是发胖与发炎的祸首。
以上两个研究的受试族群的BMI都较高于国人。究竟白米对BMI较低的的华人影响如何?在中国的一个长期追踪研究(上海女性追踪研究,64 227人)结果,也一样发现吃较多白米的人(每日吃300克相对于每日吃200克白米饭)有较高的糖尿病发病率。另,在日本及印度的研究,也显示吃精致白米的人有较高代谢症候群的风险。
这些研究结果并不是今天才出现,其实,公卫界一直强调,糖尿病是可以借由饮食与运动来延迟发病,甚至可以完全预防。而且所有的健康指引,不论是台湾国健局或是美国疾病管制中心,都建议要多选择全谷(糙米、全麦等)。这些建议,显然在台湾已达到部分成效,可以让全谷食物,以通常是较高的价位,提供于特殊的商店。这显示部分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可以由白米改变为糙米或全谷,甚至愿意承担较高的价格。但若要有更高的整体成效,让国人的主食可以用未精炼、含麸皮的全谷五谷来取代精制白饭、白面制品,仍须从加强推广建构一个,全民可共享的健康饮食环境开始。那就是,让全谷食物,取代部分较高卡路里且有较低营养价值的食物,且成为普罗大众日常饮食的选项之一,如贩售在便利商店、餐厅、超市或传统市场。
在台湾这自由市场的大环境,如何鼓励卖者多卖全谷食物,买者多吃全谷食物,是政府及公共卫生界重要的课题。尤其,台湾当下有近两百万糖尿病患者,及等数糖尿病前期患者。这些人都需要一个更健康的饮食环境,让他们更容易以健康饮食来减缓糖尿病发生,或控制糖尿病的病情,以落实糖尿病是可以防治的事实。 现仅抛砖引玉,提供一些可能提升国人健康意识的大环境的措施政府可以补助全谷食物的贩售,使健康食物的价格具竞争性;职场的员工餐厅、学校的餐厅、学童(含幼稚园)的营养午餐,天天都有全谷食物为选项,让好的饮食习惯要从小开始养成;大力加强民众及学校的营养教育(曾有营养调查显示多数中学生不了解吃全谷食物的意义);鼓励餐厅在菜单上据实提供能量及营养成分的信息(此举并可间接对食材的标示与管制有正面的影响);奖励研发符合国人口味的时尚健康美食;依科学文献数据,在糙米包装上明标有益健康或中低级《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食物的文本,或在白米包装上明标为高《升糖指数》食物等。
以上有些建议,需要财力资源,但更重要的是政治意愿。盼公卫界能同心合一,持续共同协助政府来提倡建构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
内容由台湾健康服务协会(网址 http://www.twhealthcorps.org/)提供
何美乡 医师审阅于2016.9.12。
  该文章《预防糖尿病需建构一个更健康饮食的环境》由网友『像雾像雨又像风』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