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发布数据解读行业趋势
7月8日,由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及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39互联网医院,中国县域卫生杂志,以及思享广告联合承办的主题名称为“大专家、大医疗、大数据”的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将在贵阳拉开帷幕。
此次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背靠连续举办7届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系国家级、国际性的高端论坛,其中“贵州绿色博览会·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会是六大主题之一,获得省委、省政府及中外媒体的高度重视。此次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的议题,将紧紧围绕分级诊疗服务基层这一核心主题展开讨论。来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深耕者,科室领头人,以及政要人士共同与会探讨。
突破以往的论坛模式,此次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除了嘉宾演讲和圆桌论坛,还将包含成果发布环节,其中有各大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运营成果;以及互联网+医疗“”扶贫项目。
在各大企业纷纷开展互联网医疗业务的时候,这一领域如百花齐放一般,前赴后继地涌现出诸多产品和业务模式。也有行业内外的专家学者们对互联网医疗产生过强烈的质疑和反对。那么在这些声音的驱动下,互联网医疗究竟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患者们对这种求医的模式认可度高吗?专家医生们到底是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的?在纷繁多变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中,究竟哪一种才是最适合医生去选择的?互联网如何才能实现分级诊疗?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用互联网医疗企业目前正在运行的数据去一一解释和推敲。
据统计,贵州(贵阳)互联网医院自去年5月上线以来,已经突破了10万例就诊量,每天的视频问诊量超过1000人次。它正逐渐的被老百姓认可为是一种便捷的就医方式。以基于互联网疑难重症二次诊断为主要业务的39互联网医院也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超过15个省20个科室的许多疑难重症病人得到了满意的名医专家的远程会诊。这只是冰山一角。在7月8日即将召开的“大专家,大医疗,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峰会上,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向公众发布他们近期的成果,解开大家的疑问。
这一领域,还有更多的发展方向亟待业内人士去探索。下一步,他们如何去规划和推进行业发展?会不会有更契合大众需求的业务模式诞生?互联网+医疗的政策专家们将会如何制定和指导行业标准?带着这些问题,来解读此次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的议题寻找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发布本文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