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防寒防湿!6食材补元阳不冰冷

健康知识 2023-05-29 03:10健康知识www.tangniaobingw.cn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日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自此之后,昼夜短长开始变化,夜消昼长,直到九九八十一天,转入春天。冬至还被人们看作是冬季最重要的节日。

足部保暖

数九寒冬,外部环境的温度过低会促使人体毛细血管紧缩,致使血液循环不畅,很多人在冬季会有手脚冰凉的感觉。由于人体多数时间处于直立行走或坐姿,这让体内的大量血液集中于下肢,但足部因缺乏脂肪的保护,又特别容易受寒人们须在注意防寒、防湿的,适当加强足部保暖。

可选择在睡觉前以热水泡泡脚,以手指对脚底、脚背、脚趾加以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俗话说「竹从叶上枯,人从脚上老」,足部的保暖及护理在冬日里非常重要。

对与脏腑相联系的足部反射区加以良性刺激,能在缓解足部疲劳的,也有益于身体健康。

冬至进补好时候

冬至是人们常说的「数九」严寒天的开始,即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应注意防冻保暖也就是护阳。对于中老年人和儿童而言,许多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的宿疾最易在这一时期发作,为较好防范这一时期疾病和促进人体健康,中国医学特别重视冬令进补。

冬至防寒防湿!6食材补元阳不冰冷

作为传统进补的开始,冬至日与天地阴阳气交相合,此时人体内消耗相对较少,进补后可发挥出理想的药效,且可保存封藏最长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促进人体内阳气的萌生。

传统养生

传统养生非常重视冬至这一时期的阳气初生,认为阳气初生时,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也只有人体内的阳气充足,才会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抓住时令节气的关键时刻,对人体疾病变化的影响很大,这也是养生的重要原则之一。

《内经》中用阴阳属性的原理诠释了人发热和发冷的原理。阳属热,阴属寒,如果阳气太盛,人就会发热,如果纹理闭塞,人有汗而不能出就会烦闷;相反,如果人体内阴气太盛,就会恶寒、发冷。身体发热,喘息气粗而汗不能出。牙齿干燥,烦闷。身冷而汗出,身体颤栗恶寒,手足冰冷。

【养生时令食物推荐】

补身食材1/羊肉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归脾、肾经。

功用可炖煮;烤、煎涮等,主治脾肾阳虚诸症。

补身食材2/萝卜

性味性凉,味辛、甘。

归经归肺、胃经。

功用可生食、榨汁、熬汤,主治肺热痰稠、消渴;食积不消、小便不利。

补身食材3/蘑菇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肝、胃经。

功用可炒食、蒸、烧、做汤;主治消化不良、高血压。

补身食材4/菠菜

性味性凉,味甘。

归经归大肠、胃、肝经。

功用可炒食、凉拌;主治肠燥便秘、消渴、头昏目眩。

补身食材5/花生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脾、肺经。

功用可生食、煮食、炒食等;主治脾虚少食、肺燥咳嗽、产后乳汁少。

补身食材6/山药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用可蒸食、煎汤、熬粥;主治脾虚泄泻、虚劳咳嗽、消渴。

本文出自人类智库《24节气健康养生法》


  该文章《冬至防寒防湿!6食材补元阳不冰冷》由网友『两不相见』投递本站,如果您觉得该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和站长联系处理!另:该文内容未经本站核实,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

Copyright@2015-2025 Www.tangniaobingw.cn糖尿病网版板所有All right reserved